第10部分(第3/5 頁)
金聲客氣的請進了自己的營房。
“不需客氣,寧夏的馬福祥要來了,趙旅長可知道。”
“這個自然是知道,他代替蔡成勳大帥,調任綏遠都統了嗎。”
“不知道趙旅長可有什麼想法。”
鄭金聲好不拐彎抹角,單刀直入的問道。
這倒是一個性情耿直之人,趙書禮想到。
口裡說道:“想法?這個能有什麼想法!難道鄭旅長是想組織一下,我們歡迎這個新上級。”
趙書禮刻意說了上級這兩個字,他心裡很明白,鄭金聲來找他,無非是對馬福祥這個外人要來綏遠,還騎在他的頭上很不滿。
果然鄭金聲冷哼一聲道:“歡迎,我巴不得他死在半路上。”
“哎,鄭旅長嚴重了。怎麼能這樣對待上官呢,咱們畢竟以後要在人家手底下做事,身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我勸旅長啊,還是我們兩人都出點錢,等馬大帥來了,給他接個風,說幾句好話,以後我們日子也好過些不是。”
鄭金聲噌的一聲就站了起來,面色漲紅:“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孬種,算我沒有來好了。”
趙書禮看到鄭金聲突然炸鍋,臉上一副驚訝表情:“鄭旅長這是怎麼了,可是在下有什麼得罪旅長了。”
鄭金聲道:“我管你如何,反正馬福祥要是敢打我那一旅兵馬的主意,我要他那裡來回哪裡去。”
趙書禮哈哈大笑:“原來是這事啊,鄭旅長所慮倒也有道理,我等軍人苦苦訓練的軍隊突然讓人拿走了確實說不過去啊。”
鄭金聲咦了一聲,道:“莫非你也贊成。”
“嗯,我覺得鄭旅長所言在理,不管如何反正我是支援旅長你的。”
“好,那麼一言為定,你我兩人共進退,你守包頭,我守歸綏,要是馬福祥不識相,我們就來個閉門不納。”
馬福祥,字雲亭,回│族人,世居臨夏縣韓集陽窪山,為馬千齡四子。馬福祥6歲入清真寺誦經,8歲入私塾讀“四書”、“左氏春秋”,13歲隨兄馬福祿習刀槍弓馬。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與兄馬福祿招募勇士200名,成立“安寧軍”,任騎兵管帶。光緒二十二年(1896)以鄉試第二名考中武舉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隨董福祥進京,駐防薊州。光緒二十五年(1899)六月,統率馬步七營駐防山海關。1900年8月,與兄馬福祿率訓與八國聯軍激戰於北京正陽門,京城失陷後,慈禧挾光緒帝西逃,馬福祥隨駕扈從至西安,擔任宮廷警衛。翌年,補為甘肅靖遠協副將。先後任清甘肅莊浪協鎮守使、陝甘督標中協、西寧鎮總兵、阿爾泰護軍使、巴里坤鎮總兵等職。1912年8月,袁世凱政府中任寧夏鎮總兵,後任寧夏護軍使等職。民國九年(1920)7月任綏遠都統。
這是一份馬福祥的簡歷,還有其中還有沒有提到的故事,馬福祥這個人雖然祖上是仗著造反受招安起家的,可是當青海寧夏少數民族動亂時,他卻起兵數次保護漢藏百姓村落。後來調任寧夏護軍使,又遇到了外蒙鬧獨立,內蒙牧民也跟著運動,馬福祥率兵鎮壓,並且誘捕了稱王的頭目解送北京。他本人還是武舉人出身,而且博覽群書,自認是有身份的讀書人。當時皖系軍閥張廣建任甘肅都督,掌管甘肅青海寧夏等地,他帶去了一干無良官僚,把三地禍害的不輕,人稱四凶”、“八惡”。等到了直皖戰爭,馬福祥等西北軍閥將要起兵武力驅趕這個禍害的時候,馬福祥就要進兵蘭州,問了手下一句,別人會怎麼說?手下說道,別人會說‘回回’又反了。這一句話,讓馬福祥頓時打消了武力的打算,他竟還是一個愛名節的讀書人。
這個人跟洋人幹過架,保護過鄉里,智破過叛亂,可以說有勇有謀,還有好名聲,堪稱左宗棠第二,是一個厲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