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第2/5 頁)
看看,火星上充滿生命的樣子了!”
“好,我們開始吧,呵呵,其實我比你還要期待!”趙旭笑了笑忽然飛身而起,向著南極飛去。
在真正開始構建生物鏈之前,他必須先把南北極的上萬臺核反應堆收回,現在火星上的海洋麵積已經足夠大了,如果繼續讓南北極的冰層融化下去,那麼海洋最終會淹沒所有大陸,那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另外,所有用來製造大氣層各種氣體的裝置系統,也必須收回,現在大氣層已經完成,那些裝置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以後,就要依靠大自然自己的力量,來對大氣層進行最後的調節了。
畢竟人為的都太過刻意,多多少少都會有瑕疵,只有讓環境自然演變,才能消除所有瑕疵,形成完美的生態環境。
用了大概半個月的時間,所有的裝置就全部被收回,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創造永遠比毀壞困難,要知道當初趙旭製造這些裝置,零零總總可是花了超過半年時間,而現在毀壞卻只用了半個月。
在把所有裝置都銷燬後,趙旭終於開始了對火星的生物環境,進行改造。
他首先選擇的是海洋,某種程度上來說,海洋其實是整個星球生物環境的基礎,按照進化論來說,星球生物環境的形成,起始點就是在海洋。
生命的最初始形態,是非細胞形式的,最後經過長時間演變,才逐漸進化出了簡單的細胞結構,也就是原核生物。
由於地球最初的時候,大氣層中氧氣不足,所以最開始的原核生物,都是厭氧的,也就是說它們的生存並不需要氧氣,之後經過不斷進化,才形成了第一批放氧生物——藍藻,它們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為大氣層製造氧氣。
第530章 生物大改造二
在藍藻形成後,大氣層中的含氧量越來越高,之後才進化出了最早的喜氧生物——綠藻,也就是第一批真核生物,它們與原核生物相比,第一次擁有了核膜,細胞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轉變,擁有了細胞核與細胞質兩部分,這也使得真核生物,擁有了向高階生命發展的可能。
在之後的進化中,真核生物的進化發展分出了兩個分支,植物和動物,自此星球就形成了三極生態系統:
植物負責利用光合作用生長,向大氣排放氧氣,並且作為最基本的食物存在,是自然界的生產者;
細菌和真菌則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它們負責分解動植物死去的屍體,還原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
而動物則是自然界的消費者,它們處於食物鏈的上部,以植物或者食草動物為食物,它們可以讓植物的生長不會太過繁盛,維持著生物環境的平衡。
有證據表明,現在陸地上的生物,都是從海洋裡進化而來的,最初的魚類為了適應環境,一部分離開海洋,來到陸地逐漸演變出兩棲動物,比如青蛙就屬於兩棲動物。
之後,兩棲動物又進化出爬行動物,比如鱷魚、蛇之類的生命。
最後,爬行動物經過進化,才再次分化出了兩個分支,鳥類和哺乳動物。
這一系列的進化歷程,證實了生命的起源就是海洋,而也印證了海洋對於生命環境構成的重要性。
這也是趙旭選擇從海洋開始的原因。
無盡的海底,此時光禿禿的一片,沒有任何生命存在,這裡是淺海,隱約的陽光從海面照射進來,可以看見海底依然是赤紅色的沙質土壤。
忽然,趙旭的身影從天而降,“撲通”一聲鑽入了海水中,最後來到了海底。
“我們就從這裡開始吧!”
趙旭看了看周圍的情況,然後就緩緩閉上眼睛,把意識沉入了原能晶石中。
只見此時的原能晶石內,漂浮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模型,海藻、珊瑚、鯊魚、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