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邊關征塵暗 京城龍蝦宴(第2/2 頁)
雲重的向晚時分。
蘇頌看完邵清從邊關寄來的信後,出門坐上牛車,往城南的汴河方向走。
他今日,要去汴河邊的“浮屋夜市”,給老友沈括的後人捧捧場。
七月流火的季節剛剛到來,天氣剛剛轉得涼爽一些,汴河上靠近州橋的一長段,就陸陸續續地搭出不少架在河面上的“浮屋”。
真宗仁宗年間,汴河邊曾有短垣護欄,以防往來的車馬行人因擁擠或馬匹受驚而跌落汴河。只是,這京城裡做餐飲行業的氣氛實在太好,漸漸有沿河居住的人家鑿開護欄,擅自修建吊腳樓式的酒肆茶屋,時人稱為“浮屋”。
到了元祐年間,朝廷終於出手,強制拆遷了幾處臨河浮屋聚居地,命河清兵丁重新修築短垣。
但朝廷也不是死腦筋。每到夏秋之交、氣候相當宜人的季節,朝廷便由開封府出面,暫時拆除特定河段的短垣,出資修建統一具備火灶、廳堂和包廂的“浮屋”,再外包給開封飯食行會,招租給財大氣粗的酒樓商戶,好比是給財政創收了。
夜風徐徐、柳枝搖曳下,一座座燈燭瑩照、流光溢彩的浮屋,仿若一顆顆明珠,點綴著東京城裡最為熱鬧的一段汴河。
漿聲燈影,觥籌交錯,吟詩作對,琴歌婉轉,嬉笑怒罵……浮華人間的千姿百態,都展現在了大宋東京城的浮屋長廊中。
官辦“浮屋”,每日租金高達五到十貫。而來租賃、開市的飯食商戶們,在裡頭售賣的菜餚酒水並不會漲價許多。
他們出了這麼高的租金,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靠這幾天的營業額髮一筆大財,更多地是出於推廣自家新出的招牌菜、或者回饋本店名流權貴客戶的考慮。厺厽 妙書苑 iaoshuyuan 厺厽
故而,從七月末開到重陽節的“浮屋夜市”,各家正店皆是趨之若鶩。到後來,行會只好採取分日、排期出租法,便是礬樓、遇仙樓、風荷樓這樣的頭部地位酒樓,租期亦不能逾月,免得引發同行之間的爭鬧。
且說那日,姚歡一看到王犁刀運來的兩百來斤小龍蝦,二話不說,就趕去飯食行會租“浮屋”。
但人家一看她這麼個小飯食店的年輕婦人,哪裡理會得她,趾高氣昂地送上三個字:來晚嘍。
因了此番進宮惹來的大風波,姚歡一想到“名聲”二字就膈應甚至噁心,全然不願抬出“朝廷旌表”來換彰顯身份、換取資源。
她靈機一動,跑到城東,拖上姨母沈馥之去尋明月樓的東家於得利碰碰運氣。攫欝攫
明月樓好歹也算東水門一帶響噹噹的大酒樓,果然已定好半個月的“浮屋”!
於得利是個敞亮人,與這姨甥倆有先頭的幾樣交情鋪墊不說,關鍵是曉得這小娘子有些底細,遂爽快地答應,勻出三天浮屋給姚歡。
只是,在商言商,情面歸情面,租金得翻倍。
三十貫就三十貫,趙煦這次付她的工錢,姚歡更不想留了,悉數付給於得利。
此刻,應姚歡之邀前來浮屋美食節的蘇頌,到得州橋附近的這片臨水燈火通明處時,抬眼就看見,鱗次櫛比的浮屋中央,有一間特別醒目。
那青竹棚頂上,竟還搭了排竹架。架上一高二低,赫然掛著三盞碩大的、用紅紗紮成鰲蝦模樣的彩燈。
彩燈扎得活靈活現,每隻蝦頭兩側揮舞的鉗子,像是要剪碎天邊晚霞一般。厺厽 書倉網 shucang 厺厽
待往來客官走得近了,更能辨出蝦背上教燈燭映得分明的字跡。
左邊的蝦背上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右邊的蝦背上是“後天下之樂而樂”。巘戅書倉網戅
上頭趴著的那隻,蝦背上則寫著彷彿橫批的四個大字——助農鰲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