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2/2 頁)
自接見。只是由於這起案件的審理和案犯的處理都在河北進行,因此其偵破過程在北京反而成了一個空白。
這個匪幫,是原國民黨河北第十行署專員王鳳崗的殘部。頭目韓玉華、韓樹華兩兄弟,河北固安人,是王鳳崗部下的左膀右臂,從日本侵華戰爭時代起就橫行河北鄉裡。1949年以後,二人率領王部殘軍數十人在京津保三角地帶潛伏下來,長期為匪。由於這個匪幫成員都是地地道道的當地人,人熟地熟,是真正的土匪,而且經驗豐富,狡詐兇狠,儘管各地公安部門對它進行了長達三年的反覆追擊搜剿,手段用盡,始終不能傷其要害,其巢穴究竟在何處,更是一個謎。
這股土匪生存力如此強,和他們的首領王鳳崗頗有關係。說到王鳳崗,可能上了年紀的朋友會覺得有點兒耳熟,
沒錯,就是《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中提到的那個王鳳崗。熟悉軍事的朋友還會記得有個特殊的名詞叫做王鳳崗工事,也正是此人發明。
王鳳崗,河北省新城縣(今高碑店)西雙堡頭人,原為當地土豪紈絝,七七事變後拉起一支武裝,1938年曾接受八路軍改編,1940年投靠日軍,任新城縣保安副隊長,所部編為皇協軍,自此成為鐵桿漢奸。由於王鳳崗是八路變,因此他非常熟悉共產黨方面發動群眾、見縫插針等作戰方法。王頗為精明,和八路軍較量的時候針鋒相對,你不是善於群眾工作麼?我打不過你的兵,就專殺你的群眾;你不是善於魚入大海麼?我就化裝成八路,到大海裡面搞暗殺;你不是善於內線統戰麼?我搞假投降,專門誘使你的內線暴露一網打盡。
王鳳崗所部,表面為軍,實際為匪,因為習慣在脖子上系一條汗巾,被當時抗日軍民稱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