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1/3 頁)
既然誰也滅不了誰,那就沒有其他辦法,只能互相妥協。圍棋界有個說法,叫報答老師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棋盤上戰勝他。魏文侯和吳起是君臣關係,不妨類比師生。吳起這個報答方式,戰敗後的魏武侯一定印象深刻。不知道他會怎麼想呢?他也許會說:&ldo;還是公叔聰明,料事如神。早知如此,那時就該滅掉吳起,真不該養虎為患,讓他活著跑到楚國!&rdo;
名將之死
所有的改革,都是利益和資源的再分配。資源總體有限,鍋裡只有一塊肉,你多吃一口,我就要少吃一口。所以從來都是屁股決定腦袋,而非腦袋決定屁股。就是說,你所處的位置決定你的態度。對於改革也是這樣,就像擠公共汽車:未得利益者希望快點擠上去,既得利益者呢,則回頭這樣安撫他們:這趟太擠,你別著急,還是等下一趟吧。
問題是吳起不想讓大家等。大家等不起,楚悼王等不起,他自己也等不起。怎麼辦?只好從車上硬往下拉。
楚國一直是貴族當權,吳起一個外來戶,突然間鳩佔鵲巢不說,還憑空一刀,割去貴族的許多血肉,你想他們能高興嗎?他們對此&ldo;皆甚苦之&rdo;,無不摩拳擦掌咬牙切齒,整天算計著如何搬掉這塊攔路石。
吳起好對付,但他的大後臺楚悼王不好對付。那些變法措施之所以能得以施行,關鍵是有楚悼王的支援。只要他對吳起的看法不改變,貴族們再噁心吳起,也只得暫且隱忍不發。
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人手裡,終歸不會安全。楚悼王是人不是神仙。即便能對吳起始終信任如一,他的生命也有限度。公元前381年,楚悼王一命嗚呼,吳起的命運也隨即天翻地覆。那些蓄謀已久的貴族們再也按捺不住,立即聯手行動,攻殺吳起。吳起當時已經年逾花甲,突然遭遇槍林彈雨的圍攻,狼狽可想而知。不過他到底是個身經百戰的將才,危急關頭也沒忘記兵法。他不跟敵人糾纏,徑直向楚悼王的靈堂逃去。進去之後二話不說,一下子撲倒在楚悼王的屍體之上。
所謂投鼠忌器。吳起的如意算盤,是希望那些人能稍微顧忌一下,停止攻擊,至少給他一個喘息思考的機會。可是,貴族們忍耐已久的憤怒一旦爆發,哪裡還有軟著陸的餘地?他們絲毫不管老國王屍骨未寒,刀光劍影接連不斷地朝吳起飛去。一代名將,就這樣被他們活活射死。刀槍不長眼,可以想像,楚悼王的屍體,少不了也要挨它幾下。
楚國有條法律:&ldo;麗兵王屍者,必加重罪,滅三族&rdo;。就是說,用兵器侵犯國王的屍體,要抄斬三族:自己,父母和兒子。楚悼王的太子熊臧,對吳起也沒什麼好感。他不動聲色地辦完父親的喪事,眼看著那些不解恨的貴族對死去的吳起又施加了車裂的刑罰。等事情平息下去,他自己的位置也坐穩了,再回過頭來收拾那些貴族。他的手法比起吳起毫不遜色,一口氣就滅了七十多家。罪名麼,當然不是射死令尹,而是兵犯王屍。
有句俗話,叫&ldo;和珅跌倒,嘉慶吃飽&rdo;。乾隆時期的大權臣大奸臣和珅,後來勢敗抄家,據說家產價值十一億白銀之多,而當時全國每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七千萬兩。這個數字的真偽暫且不辨,吳起之死給楚國,確切點說就是楚肅王,帶來的實惠,跟這也差不了多少。當然,都是無形資產。道理很簡單,楚國當時最大的弊端,就是貴族勢力太大。吳起想削弱他們,也只能慢慢來,而楚肅王利用吳起之死的政治遺產,正好可以快刀斬亂麻,大開殺戒。
陽城君也參與了對吳起的攻擊。後來楚肅王揮刀霍霍,他見風聲不對,趕緊逃往他國,尋求政治避難。當時有一幫墨家子弟在陽城‐‐墨家不是善於守城嗎。墨家的組織非常嚴密,其首領稱為鉅子。當時的鉅子是孟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