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歡度上元節(第1/3 頁)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元月十五日上元節,長安城的老百姓今年不再擔憂突厥人南下侵擾了,整個長安戶戶張燈結綵,沉浸在準備歡度上元節的祥和氣氛中。但是袁天綱的心情有些沉重,他昨日在朝堂上聽說竇軌不久前去世了。
在上元節這個思念親人的日子裡,在袁府,袁天綱與李婉順聊了很久,聊到遠去西域的玄奘與李承文、在感業寺出家的鄭觀音等等,還聊到曾預測“如果做了將軍恐怕殺伐無度”的竇軌。
自出徵突厥到涼州賑災,竇軌一年內一直忙於轉運糧草,因操勞過度而死於任上。李世民追贈幷州大都督。
竇軌在益州做行臺左僕射時,治軍嚴酷,其部下無論貴賤少長,作戰時如有畏敵者立即斬首。將士雖犯小過也要遭受鞭打,流血滿地。一天深夜,竇軌召喚他的外甥而不按時前來,竇軌一怒之下,便將他斬首示眾。
後來,竇軌應徵入朝,太上皇怒對他說:“你入蜀時,車騎、驃騎隨行者有二十人,被你斬殺殆盡。我也是出身於隴西的車騎將軍,還不能對付你嗎?”隨即將其下詔入獄。不久,便將他釋放,繼續鎮守益州。玄武門之變後,竇軌誣告行臺尚書韋雲起參與謀反,將他收捕斬殺。
所以說,人性有兩面性,竇軌既有為人殘暴殺戮成性的一面,也有其忠心體國、恪盡職守的一面,最終鞠躬盡瘁,死於任上。
袁天綱又提起了李婉順心中最不願意提的那個人──李世民。李世民也是有兩面性,既有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兄弟相殘的殘暴一面,也有愛民如子、任用賢良、滅突厥堪稱民族英雄的一面。
李婉順凝視著袁天綱,問:“你是否也有兩面性?”
袁天綱笑而不語,雙手握著李婉順那如柔曼般的雙手,也凝視著她一會。幽幽地說:“我雖不是兩面人,但是我要是說,我是近一千四百年後的人,有一天突然穿越來到唐朝,你會相信嗎?”
李婉順把自己的雙手從袁天綱手心裡抽出來,嗔怪道:“你現在是朝廷五品大員,怎麼說話還是沒有正形,你說得都是胡話吧。”
“我說得都是真得,只是太過於離奇,你聽到後肯定是無法接受的。實際上我根本不是什麼半仙,只是我曾讀過唐朝的歷史,知道現在、將來要發生的每一件事而已。”袁天綱摸摸李婉順的腦袋,笑著說:
“我現在說的這些,你肯定是不理解,以後你會明白的。”
“那我想問問你,你知道會發生玄武門之變?”李婉順繼續追問。
“知道。”袁天綱回答。
“既然知道,你怎麼不告訴我,加以制止這種慘事的發生?”李婉順又嗔怪他。
“我們在西市街頭相遇時,我給你父親的心腹韋挺、王珪及李世民的屬官杜淹看相,說他們在那一年會一起被流放到嶲州。你還不相信,非要跟我打賭。”袁天綱提醒道。
“是啊,世事難料,我當時認為你只是忽悠他們卦金的落魄道士,誰曾想以後發生的事都應驗了。”李婉順嘆了一口氣,說:“如果當時我不那麼任性,多聽聽智者之言,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往事不可追,讓我們好好把握未來吧。”袁天綱勸解道。
“我想知道,李承文將來會怎麼樣?”李婉順又問。
“九年後,高昌國會被大唐滅國的。”袁天綱平靜地說。
“啊,怎麼會這樣呢?那李承文會有危險嗎?”
“李承文吉人自有天相。高昌國滅國時,李承文會到西域碎葉城定居下來,七十年後,他的孫子李客攜幼子,又遷居回益州青蓮(今四川江油),這位幼子就是千古詩聖李白。”袁天綱像巫師一樣預測著未來發生的事。
“那我們需要告知鞠文雍將要發生的事?”李婉順急忙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