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唐太宗大封諸侯(第2/2 頁)
弟們走後,長孫無忌便進宮面聖。
李世民早朝下後,回鳴鳳宮用罷午膳正在休息,這時公公來報:“長孫無忌覲見。”
李世民心想到:“長孫無忌進宮,肯定是來談朝堂上剛頒佈詔命的事。”於是同意覲見。
一會長孫無忌進鳴鳳宮,便問:“聖上肯定明白我這次進宮的目的吧。”聖上點頭稱是。
長孫無忌直接說道:“功臣們披荊斬棘事奉聖上,如今海內安寧統一,為什麼把功臣們拋棄到外地去,這與遷徙有什麼不同!”
李世民解釋說:“裂土分封功臣,是想要功臣的後代子孫,輔佐朕的子孫,共同長久地相傳下去,而功臣們不理解卻發言埋怨,讓朕感到非常遺憾。”
長孫無忌看到李世民對他的諫言挺惱火的,不敢再繼續說下去,於是就辭別而去。
李世民本來以為給宗室及功臣分封做諸侯是一件大好事,結果搞夾生了,心情非常煩躁,於是就命令身邊公公:“去請袁天綱進宮陪朕談論談論易學。”
公公答道:“諾!”於是領命而去。
過了一段時間,袁天綱進宮。
李世民一看到袁天綱,緊縮得眉頭才舒展開,說道:“袁愛卿,近來看了哪些什麼書籍,給朕說來聽聽?”
袁天綱趕緊回答:“最近在看《史記》。”
李世民舒了一口氣:“噫,看《史記》有何心得?”
袁天綱答道:“漢高祖劉邦坐天下後,遍分封宗室子弟及功臣做諸侯,寄希望是拱衛朝廷。結果沒幾年,韓信、英布、盧綰等功臣諸侯都紛紛造反了,漢高祖還因平定叛亂時中箭得病而亡。在漢高祖逝後四十一年後,宗室諸侯也發動了七國之亂,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漢景帝用了三年時間才平定叛亂。”
“噫!”李世民聽罷突然恍然大悟!原來袁天綱這小子非常聰明,用史記以古諷今,勸諫今日朕所下的分封宗室及功臣的詔書。
“袁愛卿,漢代的宗室及功臣既然做了諸侯,為何要冒著辜負皇恩及殺頭的風險造反?”李世民接著問道。
“因為這些宗室及功臣一旦做了諸侯,掌握了封國內的土地、行政、財稅、軍隊等資源,成了一方藩鎮,就有了跟朝廷叫板的實力。朝廷為了維護中央集權,就必須想盡辦法抑制這些藩鎮的權力。而這些藩鎮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就會拼命的造朝廷的反。中央和藩鎮就是一個無法解決的死局。”袁天綱繼續說道。
“藩鎮?難道本朝也會出現藩鎮現象?” 李世民疑惑問道。
袁天綱一聽聖上這麼說,就想到118年後,李世民的重孫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雖然後來平定了叛亂,但地方就形成了藩鎮,直至唐朝滅亡。如果聖上現在實行分封制,唐代就會提前一百年出現藩鎮。
“袁愛卿”李世民催問道。
袁天綱馬上收回一下思緒。暗道:“我是穿越到唐代的未來人,雖然我非常清楚唐代發生的歷史,但不好明白告訴李世民,只有利用易學給聖上打啞謎暗喻好些。”
於是,袁天綱就斬釘截鐵地說道:“恕臣無罪。臣認為如果聖上今日下詔分封宗室及功臣,本朝藩鎮現象就會立竿見影。”
“那有何方法杜絕宗室及功臣造反?” 李世民繼續問。
“可以借鑑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袁天綱答道。
“對呀,朕怎麼沒想到推恩令?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的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是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替代削藩令,完美地解決諸侯尾大不掉問題。”
李世民一邊點點頭說,一邊思索著:“袁天綱這小子不光會相面、堪輿之術,還精通帝王術。看來朕過去小看了他。”於是,大封功臣的詔命暫緩頒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