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塊碎片(第1/2 頁)
突破事件障礙是一件極度困難的事情。在過往的實驗當中,傳送直徑10厘米的球體都要用掉一個一線星球三十天的耗能。
傳送活人,需要在超光速下同時扭疊空間,開啟量子通道,從而進入到真實的“模擬世界”當中。
亦即,鬱笛將要進入的是一個真實的可能性中。
她的任務,是找到能夠促成意識體升維的關鍵引數——一個充要條件,並將此結果帶回原本的世界當中。
在不斷穿越過程中,時間並非是線性流動的,而是縮成了一點。對於鬱笛來說,一切的發生,都在同一時同一刻,即使時生死,也是同時的。
是故,只要一個不慎,這種狀態就會成為永恆,她和與她同時進入的幾名先鋒,將會陷在一個小小的一維點中,再也無法離開。
鬱笛能夠穿越如此多的地方,依靠的是全人類的科技,而程蝶,是個異數。
或許這就是規則的寵兒——程蝶的意識體天生就能與時空扭疊的能量形成共振,她眼中的世界從來都不只是眼前,而是一切可能性的隨機結果。
所有人以為她是重生,卻並不是。她只不過是在一段人生中,過了上百次不同的生活。
在易涵生強行接入試圖將鬱笛從這個點中撈出來時,因著產生了時空波動,也被程蝶給捕捉到了,並且優先進行了溝通。
她下意識地將自己所處的世界,理解成了是易涵生創造出來的。
其實並不是。
她不過是一種可能性。
就這樣,她一路跟隨著鬱笛,去到每一個世界,試圖讓鬱笛儘快找到正確的充要條件,帶著引數回到原宇宙去。
除了復活藍龍,她唯一想要的,就是看清宇宙的本質。
很幸運,不論是對程蝶,還是對鬱笛本世界的人來說,真的很幸運,鬱笛找到了這個條件。
在最後一個世界中,成為了共同體架構的她突然領悟了一件事。
想要升維,必須要跨越本維度的限制。譬如,一條線,要擁有寬度,才能變成面。一個面,要突破高度,才能變成立體物體。
而本就是三維的世界,一定要打破時空這兩個軸的限制,才能真正成為四維生物。
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壓縮。
壓縮成一個點,才能有延展第三條軸的物理基礎。
而現在,鬱笛找到了這個條件。
她的最後一個測試,就是在這個宇宙中的模擬,共同體的每一條路徑,都會形成一個首尾相接的閉環。首尾再與首尾相接,將時間這一屬性變為可控制的,如齒輪一般,任何點與點都可以相接。
人類,終於突破了線性思維的牢籠。
當枷鎖鬆動的時候,變化,遍地而生。
一切的爭鬥與搶奪都不再有意義,此消彼長全部作用回了人類共同體本身。未接入思維網路的人們作為宇宙中被遺棄的塵土,將隨著漫長的坍縮,和這個宇宙、這個“點”,一同消亡。
沒有結局。
在達到坍縮極限之前,鬱笛無法將自己抽離出去。
人類文明史的漫長,在宇宙尺度面前不值一提。失去了物質載體的意識體生命,與宇宙共享著最後的時間。
“時間到了。”
如瞬夢驟醒,鬱笛倏然回到了意識空間內。
灰色的天空與從不泛起漣漪的水面,如碎裂的軀殼般消失了,露出原本的空間。
鬱笛從她原本世界的共同體資料中醒來。
遊離在外的一點重新接入的瞬間,帶來了來自其他宇宙的引數。沉睡的共同體於剎那被啟用,誘變裝置隨之而啟動——
本宇宙的坍縮被強制觸發,其能量將全部用於對共同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