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5 頁)
一切的權力。”回報的人正是這次負責交接的呂文德。
呂文德字景修,中國南宋晚期名將,淮南西路安豐軍今安徽壽縣人。出身平民,230年代被收入淮東制置使趙葵麾下,以抗擊蒙古侵略起家。他轉戰江淮、湖北、四川各地抗蒙前線達30多年,多次擊退蒙軍,取得驕人戰績。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家族和同鄉也得到提攜,並勾結權臣賈似道,形成龐大的軍事集團。南宋朝廷對呂文德極為倚重,封他為崇國公、衛國公。269年呂文德病死,諡號“武忠”,275年追封“和義郡王”。
他會親自到來,便是由於他懷疑古凡有可能不會交權。
也是,以這時代人的標準,到了古凡這一步,又怎麼會沒有野心?如果古凡真的是個修道者,為什麼不繼續修煉?為什麼會打仗?
這就是他的擔心,是他的理由。
不過他又怎麼知道歷史往往是個綠茶婊,想怎麼操,就怎麼操。
其實歷史上不缺打仗的道士。
在華夏,這麼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國度。道士出手,實在是太正常了。正因為正常,所以世人下意識地忽略了。
相反,少林十八棍僧救唐王的傳,卻是代代相傳。
或許是李世民的功績,或許是千金市馬骨。總之,和尚參軍,正常。道士?全當沒看到。
哪怕是北宋的道軍滅亡沒幾年,也習慣性地不記得了。
因為不記得,古凡這麼大勝,便真的很顯眼了。
不!也是有人記得的,比如呂文德便記得。
在他們看來,和尚參軍是為了宣傳他們的信仰,為了“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他們出力是應該的。
可是你一丫道士,本土來的,你為什麼打仗?你又想得到什麼?這難道不應該值得思量的嗎?
“哈哈朕就知道。就知道真人不會騙朕!”反倒是趙伯琮很開心,對古凡信心十足。
不過他越是這樣,他們越擔心。因為他們忘不了北宋是怎麼滅亡的。是道士,是道士的軍隊打不過金人,所以才滅亡的。
嗯!至少文官們是這樣寫,這樣宣傳。至於他們自己幹了什麼,春秋筆法。至於保護北宋國都的軍隊為什麼保護不了?為什麼不用正規軍,反而要依賴一幫吃齋唸經的道士來守護都城這全是皇帝的錯,他們自己是沒錯的。
不過這與古凡已經沒有關係了。他把權力一交,便去找青與白素貞,雙手一攤:“你們看,我就我沒事了吧!什麼人皇氣,很容易解決的。”
白素貞看向古凡,微微一笑:“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吧!”
她話聲未落,麻煩便來了。只見趙伯琮帶著一大幫子人來了。
“陛下?”
他的突然到訪,真的是嚇死人了。
雖古凡佔領了開封,但是這兒卻真的是金人的地盤,向北更是有金人大軍的。
皇帝,還是趙國的皇帝跑前線了,弄的古凡都以為自己是不是已經不在宋朝了。
“朕代天下,代皇家謝過真人!”
在古凡發愣發呆時,趙伯琮對古凡施了大禮,不等古凡反應,他又:“大宋的汴京,朕又回來了!”
好吧!古凡承認了,這趙伯琮確實是宋朝皇帝中少有的上進皇帝。
不過你上進歸上進,要不要這麼上進啊!竟然要微服私訪,好好地看看這皇城。
一開始,在眾人的壓力下,他放棄了。可是緊接著便是大量的捷報。
宋朝對金國可是國仇家恨的厲害。而且宋孝宗繼位以來,常以漢武為榜樣,銳意進取,以雪靖康之恥。首先恢復名將的岳飛生前的一切榮譽,以禮改葬;同時逐出秦檜的黨羽,任命一直主張抗金的老臣張浚為樞密使,主持北伐事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