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請劉長生引見(求打賞!)(第2/2 頁)
權在握之後,果然是脾氣也見長了啊!以前你可不是這樣的啊!”
劉長生被裴景祺給氣樂了,搖著頭說道,“裴老三,你今天這是準備給我唱哪一齣呢,高峰,你來這是為了什麼啊,別說也是要讓琰之拜在韓老的門下吧!”
劉長生把裴景祺放在眼裡,那是因為裴家雖然現在人丁稀少,但是裴景祺還是有一個師兄和師姐在世,雖然不在國家京劇院供職,但是也是兩個地方京劇院的院長,還是有一定話語權的。
但是高峰則不然,徹徹底底的孤家寡人一個,高派主攻的是刀馬旦,而裴家則是主攻青衣,裴琰之是兼了兩家之長,跟著高峰學了幾年刀馬旦的功夫。
雖然刀馬旦不像武旦那樣注重翻打,但是身手也是比較敏捷,高派的拿手劇目就是《穆桂英掛帥》,《三請樊梨花》,這兩出都是有名的刀馬旦的戲。
不過建國之後的刀馬旦的地位就有些尷尬了,單純的刀馬旦已經幾乎沒有了,除了高派,其他的刀馬旦的派系都已經沒落了,而高派,現在也只剩下高峰和裴琰之這兩個人了。
刀馬旦的沒落,主要是因為京劇界的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通天教主”王瑞臻。
從小的時候,王瑞臻就是青衣開的蒙,之後又學了花旦和刀馬旦,在舞臺上摸爬滾打,漸漸的將這三種旦角的特點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王派旦角。
在旦角的分類裡多了一個分類,叫做花衫,也就是花旦和青衫的結合,配以刀馬旦的武打工架,今後的五大名旦排出來的新劇目,大多數都是屬於花衫的範疇,講究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滿足觀眾的觀賞要求。
而且到了現代之後,就算是花衫這個行當,也多是青衣和花旦,而刀馬旦的武打工架也越來越少了,還是那句話,太累了,沒必要去學了,能唱就已經不錯了。
所以,到了現代,刀馬旦就更加的沒有市場了。
劉長生對高峰的態度有些傲慢,高峰則是微微一笑,說道,“劉院長,我記得你之前在向裴老三要裴晏之老先生的故事的時候,你可不是這種態度啊!怎麼著,大權在握,就準備卸磨殺驢了嗎?”
裴景祺和裴琰之對視了一眼,說誰呢,誰是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