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第2/5 頁)
出口武器和軍用物資,用中國製造的武器武裝起來的俄軍戰鬥力陡然增強數倍,俄國士兵扔掉了綁著刺刀的木bāng,換上嶄新的莫辛納甘步槍,炮兵也把陳舊的老式架退炮換成了新式的管退炮,而且裝備了大量的雙輪馬克沁機槍。
在另外一個時空,被德國人打的屁滾niào流的俄國西線部隊,竟然在獲得了中國援助之後,險險的擋住了日耳曼戰車前進的腳步,而在俄國的東線,實力大大增強之後的俄國大軍,長驅直入殺進了bō斯米亞,塞爾維亞部隊也在俄國人的幫助下大舉反攻,打的奧匈帝國潰不成軍,俄國大軍竟然有兵鋒直指維也納的態勢。
驚慌失措的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急忙向盟友德國求救,威廉二世不得已派出十個師的兵力援助奧匈,才勉強將俄國高歌猛進的勢頭擋住。
奧匈帝國的失敗幾乎是雪崩式的,帝國統治之下的斯拉夫民族紛紛發動起義,維也納宮廷不得不到處滅火,已經空虛的兵力更加的捉襟見肘。
德國的東線沒有獲得預期的勝利,西線的形式則更不容樂觀。國政fǔ曾經宣稱,他們可以從非洲chōu調三十萬土著部隊,當時全世界都覺得他們是在吹牛,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國人不但做到了,而且翻了一翻,他們竟然從北非地區調來了足足六十萬由柏柏爾人、阿爾及利亞人組成的非洲大軍,另外他們還在安南征集了五萬勞工來運送輜重。
大英帝國的艦隊奔忙於全世界的殖民地之間,從印度、非洲、尼泊爾、香港大量chōu調當地的土著部隊加入英軍,僅僅廓爾喀人組成的jīng銳輕步兵就達到了一萬人,受過良好教育的香港旗手、號手、通訊兵也成了英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俄國沒有出現預料之中的潰敗,成了整個戰爭中最大的變數。俄**隊由戰前的三百六十萬人,迅速擴張到了七百五十萬,雄心勃勃的沙皇準備再增加三百五十萬士兵,組成一支空前絕後的一千一百萬人的龐大軍隊。
沙皇尼古拉二世公然宣傳,要殺進柏林,讓表哥威廉二世jiāo出他的佩劍投降
目前看來,西線戰場還在國境內,貌似德國人佔有優勢。但是包括九江海軍大學校長美國人馬漢少將、安慶陸軍士官學校副校長英國人巴恩斯少將在內,柴東亮身邊的軍事人才都指出德國人已經是強弩之末,戰敗也就是三兩個月之內的事情。
德軍的訓練遠遠好於英國和**隊,更比那些luàn七八糟的殖民地土著士兵好了千百倍,可是塹壕戰的存在,客觀上將士兵素質之間的差距抹平,雙方拼的只有火力以及誰能承擔更大的損失,誰能流更多的血。
毫無以為的是,在炮灰的數量上,同盟國遠遠不及協約國
柴東亮大量販賣軍火的舉動,成為了整個戰爭的勝負手,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根本就沒做好戰爭準備,即使是最悲觀的軍事家,戰前也認為這最多是一場打三個月的戰爭。
看到這些戰報,柴東亮哭笑不得,正是自己的未雨綢繆,令整個歐洲戰局發生了戲劇xìng的變化,如果這種形式繼續下去,恐怕這場戰爭真要在開始僅僅六個月就要以德國、奧匈帝國的完敗而草草收場了。
這絕對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柴東亮的目的非常明確,自己只能幫助歐洲人把戰爭打的更長一點,血流的更多一點,任何一方迅速落敗都不是柴東亮可以接受的。
得給德國人幫幫忙了
只是,這個忙怎麼幫卻成了大問題。柴東亮派遣虞恰卿、吳錦堂秘密和德國公使達成協議,在西班牙收購一家機械廠,在那裡生產德國人急需的飛機、坦克、發動機。可是遠水不解近渴。光是工廠改造就需要三到四個月,能夠正式投產起碼是半年之後的事情。
現在的形式,同盟國一方能否撐過半年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