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書是英雄傳奇型別(第2/2 頁)
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
《水滸傳》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後世敘事文學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其作者一般認為是施耐庵。且羅貫中有參與創作,對作品加以潤色、編排等。
所以,有些版本的《水滸傳》,其作者署名為施耐庵、羅貫中兩人。
可以肯定的是,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之間,肯定有著某種非常密切的關係。
至於具體是什麼關係?
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師徒關係。即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學生。
這種說法主要出自前世明代淮安王道生的《施耐庵墓誌》,和清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等書籍。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施耐庵、羅貫中兩人其實是同一個人。
“施耐庵”其實是羅貫中的一個筆名。
因為《水滸傳》在明初是禁書,不可能實名出版。
羅貫中便為自己取了一個筆名,叫做“施耐庵”。
證據有,其一:施耐庵在歷史上的資料甚少。
其二:《水滸傳》在明代早期的版本中,有羅貫中單獨署名的,後期又發現有施耐庵和羅貫中聯合署名的。
其三:“施耐庵”三個字倒過來唸,諧音就是“俺乃是”。
而施耐庵、羅貫中聯合署名的《水滸傳》版本中,作者署名的方式是這樣的,“施耐庵-羅貫中”。
那麼,“施耐庵”三個字,換為倒過來唸的諧音便是,“俺乃是-羅貫中”。
這或許只是巧合,但不能不說,還真有這種可能性。
如果是真的,那羅貫中就牛逼了。
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是他的作品。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事實是否真是如此?或許會是一個永遠的秘密。
不過,相對而言,“師徒說”的說法,流傳得要更廣一些。
他們不是一個人,而的確是兩個人。
所以,對於《水滸傳》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施耐庵。
不過,《水滸傳》的故事,卻並非所有都是施耐庵原創。
事實上,《水滸傳》在成書之前,就已經有了關於宋江等人起義的記載,且版本頗多。
除此之外,民間也有大量關於宋江等人的故事流傳。
而不同區域流傳的故事內容,在細節上也存在著頗多的差異。
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彙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然後寫成了恢宏鉅著《水滸傳》。
《水滸傳》的藝術價值是非常高的。
不過,對於李閒魚來說,他其實只喜歡《水滸傳》前半部分,不喜歡後半部分。
不是後半部分寫得不好,而是後半部分看得很不爽。看著梁山好漢們一個個死去,實在是相當不爽。
很多時候都想把宋江那廝殺死。感覺那廝就是一個偽君子。殺死算求。
還是前半部分好看。看那些一個又一個英雄人物的各種事跡,實在是爽得很。
所以,李閒魚在想要不要把《水滸傳》的結局改了?
好好想一想。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