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魚與熊掌兼得(第2/2 頁)
這個奇思妙想,是宋老剛剛想出來的,當宋老這麼說的時候,秦風也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宋老,您既然都考慮周全了,那咱們就幹,您提供基本資料,我來造模型!”
在討論中,後世綽號猛龍的殲十戰機,基本的設計元素,就確定下來了,雖然後世有那麼多的變數,但是,這個中距耦合的氣動佈局,卻是一直延續下來的了。
現在,是1982年。
在後世,無數的軍事評論家都會信口開河,說國內的殲十戰機,是仿製的以色列的獅戰鬥機,甚至還言之鑿鑿,說了那麼多的理由,但是,只要知道軍機研製的常識,知道十號工程的發展,就知道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最基本的佈局,獅式戰鬥機的鴨翼是典型的近距耦合,鴨翼和主翼的距離非常近甚至重合!他們的思路,就是利用渦流來增加升力,沒有別的想法。
畢竟,這款戰鬥機是當做炸彈卡車來用的,增加了升力,就能增加掛載能力啊。
而且,據說獅的鴨翼根本不能動,沒有任何控制力。
僅僅這一點,就能知道兩者根本就沒有關係。
當然,要說在殲十的研製過程中,去參觀過獅戰鬥機,那是肯定的,這種機會既然有,為何不利用起來?
要是說以色列把所有的資料都給了611所,611所在這些資料的基礎發展的殲十,那就是無稽之談,一個是轟炸用的,一個是制空作戰,需求不一樣,氣動佈局不一樣,拿來幹嘛?
那個獅戰鬥機,搞來搞去,以色列人都搞不定,獅式戰鬥機試飛後,就發現了抬頭太猛難於控制,而且鴨翼和機翼距離太緊,耦合作用強,但是帶來了巨大的阻力,導致飛機航程嚴重不達標,它根本就是個不成熟的產品,最多就是讓611所的技術人員,開一開眼界而已。
非得用這種藉口來詆譭國內的軍工發展,這樣的人真是別有用心。
現在,在宋老的堅持下,新殲專案,就算是確定下來基本的形態了,對秦風來說,就是拿起鑽頭,鋸弓,開始造模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