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2 頁)
徐傑聽得似懂非懂,便也不再多問。
忽然身後聽得一陣嘩嘩啦啦的聲音,待得徐傑回頭一看,便見得身後之人全部都站起身來,真在拱手見禮。
徐傑與歐陽兩人便也連忙站起,七八個儒生模樣打扮的中老年人從階梯之處走了上來,這些人氣度不凡,大多是華發已生,年紀不小。也在左右拱手回禮示意。
徐傑也不需多猜,是大人物來了,所謂大人物,官員是其一,也還有大江郡本地的老一輩名士。
七八個人慢慢往前走,手作揖在空中不斷來回輕拱,卻也在互相說著話語。
待得到了徐傑身前,便也聽得一人說道:「孫郡守,今年這詩會比往日裡又熱鬧了幾番啊。」
郡守便是一郡之主官,雖然品級大多在從四品到五品之間,但是在這大江郡,已然就是最大的官員了,徐傑聞言便也多打量了幾番,尋著聲音找著到底哪個是郡守孫思潮。
也聽得郡守孫思潮面色帶笑答道:「歐陽公,您到這大江郡當學政十多年,經歷了五任郡守,便是人人都託了你的福,大江郡的進士一年比一年多,前幾任郡守皆以治學之功得以升遷,而今輪到在下了,當真是感激不盡。」
徐傑聽得那一句「歐陽公」,眼神已然看向了身邊的歐陽姐弟二人。
歐陽文峰連忙拱手小聲說道:「徐兄勿怪,此乃家父。」
徐傑聞言,便也明白了,歐陽文峰姐弟竟然就是大江郡學政歐陽正的子女。歐陽正,在文壇之中,其實大名鼎鼎。在這大江郡裡,更是被讀書人無比敬重之人。
自從歐陽正到了大江郡來當學政,大江郡裡出的進士一年比一年多,其中大多就是歐陽正的功勞。歐陽正對於公事極為認真,不僅自己對於教書育人很注重,連帶著各個縣,歐陽正也是每年都要親自下去巡視教育之事。
上一次歐陽正去青山縣,便是檢查縣試之事,親自把每一個秀才的考卷都拿來看了一遍,甚至把沒有考上秀才的試卷都粗略翻了一遍。便是要杜絕其中的舞弊現象。也還把縣學裡面的教習都考教了一下,以免其中有人濫竽充數誤人子弟。
整個大華朝,能做到這般的學政,只怕也就只有歐陽正一人了。其他郡裡的學政,哪裡會這般親自往各地視察公務。
學政一般情況下只會比郡守低半個品級,雖然為郡守的下官,卻是權利極大。但是這郡守孫思潮,顯然對歐陽正極為的尊敬。就如話語所說,歐陽正嚴謹的態度,在官場上受益的,卻不是歐陽正自己,而是歷任的郡守。一地教育之功過,文風之興衰,教化之厚薄,也是官員升遷主要的考核。
奈何,奈何歐陽正自己卻十幾年來未曾獲得半點升遷,還是這麼一個從五品的學政。
倒也不是歷任郡守要與歐陽正爭功勞。而是歐陽正本身就不能升遷,或者說沒人敢讓歐陽正升遷。
十五年前的歐陽正,二十七八歲,正是風華正茂,也正是春風得意,在京城為官,以不到而立之年,深得聖寵,官拜中書省右僕射,崇明殿大學士。已然就是相位之一。
二十五年前的歐陽正,十七八歲,東華門外唱得大名,位列三甲探花郎。更是一朝聞名天下知。其春闈考卷之策論,更是傳揚天下,也是這一份考卷,奠定了永昭革新,使得朝廷收入連年大漲,也間接促成了當年大江洪災以軍代賑的事情,大力擴充了邊鎮之軍備,以此步步升遷,深得皇帝夏乾之心。
奈何,十五年前的歐陽正,因為一事觸怒了皇帝夏乾,貶謫大江為從五品學政,十五年在此,管教著一郡之地的教育之事。
有詩為證:
少年得志入汴京,
殿前欽點探花郎。
扶搖萬裡學士令,
君王一怒半生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