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全球上映(第4/5 頁)
的噱頭。
王樹作為近些年來新冒出來的導演,在底蘊方面終究比不上卡梅隆。
再加上《阿凡達》的特效確實極好,《環太平洋》在北美地區幹不過對方,實屬正常。
或者說,如果《環太平洋》在北美地區能幹過《阿凡達》,才是扯幾把蛋。
原時間線中,《環太平洋》在北美也就取得1億美元的票房,更別說現在在王樹操刀下更偏向中國的設定與內容。
整部電影,先天上缺乏在北美地區取得超高票房的賣點。
除非,將設定改為美國,再由好萊塢知名演員出演,或許票房能夠翻上一番。
不過不管怎麼樣,儘管在北美地區的票房上比不過《阿凡達》,但首日1666w、次日1803w美元的票房,已是極為傲人的成績。
更別說,這部電影又不僅僅只是在北美地區上映,而是在全球範圍內上映。
製片成本1.5億美刀,加上全球宣發5000w美刀,總投資合計2億美元。
按照投資翻三倍才能收回成本的粗暴演算法,全球需要6億美刀才能保本。
其實這個演算法過於粗暴,實際差不多全球5億美刀的票房就能收回成本。
不過一部電影,除了院線票房收益之外,還有dvd、版權、衍生品等各方面的長線收益。
原時間線中,《環太平洋》的製片方其實在院線上賠了,之後是靠著dvd發行和版權以及衍生品才收回成本並賺了一筆。
不可否認,《環太平洋》登陸內地院線後,取得了6.95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
但《環太平洋》作為引進片,只有25%的分賬比例,製片方分賬1.7億人民幣左右。
就算再加上包含北美地區的1.02億美刀在內的全球票房,也與1.9億的成本相差甚遠。
因此,從票房上看,製片方賠了。
發行方和院線方相比之下,卻是都賺了不少。
如今由王樹操刀執導,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票房上十之八九能夠小賺一筆。
而後的dvd發行、版權收益、衍生品收益,都是在賺。
當然,一棵樹和光線,只是單純的製片方,註定只能小賺。
中影,不僅是製片方,還是內地院線的發行方,將能大賺一筆。
萬達,不僅是製片方,它還有著院線,透過院線也能大賺一筆。
華納和二十世紀福克斯與中影同等,這兩個不僅是投資方之一,還是全球發行方,同樣能大賺。
電影,就是這麼回事。
發行方和院線方,屬於坐地生錢。
就算製作方虧本了,這兩個也在賺。
王樹來到洛杉磯後,緊接著便同華納與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工作人員開啟《環太平洋》的宣傳工作。
儘管影片已經上映,卻不代表宣傳就停下來了。
尤其是在電影上映的前兩週,還得儘可能的保證宣發到位。
不僅是他來到了美國,梅葶作為女主角同樣來到了美國。
只不過,兩人的行程不同。
梅葶會與張涵羽、陳龍等主演演員匯合,主要進行路演與活動。
尤其是唐人街輻射的範圍,更是重中之重。
至於王樹,他在洛杉磯參與一些電視節目的錄製。
12月22日,《環太平洋》國內票房7054w。
北美票房,1536w美元。
12月23日,國內7320w。
北美,1511w美元。
12月24日,國內6833w。
北美,1656w美元。
聖誕節前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