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2 頁)
這是李斯派人送來的。原來,李斯見到獄卒輾轉捎來的上書之後,唯恐秦王反悔,所以沒有上呈秦王,而是再次請求秦王當機立斷,斬草除根。秦王政聽信了李斯的話,下令將韓非處死,李斯於是馬上令人準備了毒酒,送到獄中!
韓非見到御賜毒酒,頓時天旋地轉,思維一片混亂。他問自己:難道就這樣了卻此生嗎?早知如此,何必來秦!
然而,他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只能飲下這壺毒酒。
他晃晃悠悠地站起身來,仰天長嘆:蒼天啊,何以摧折賢良!公理啊,何以顛倒至此!李斯學弟,何不前來救我?……他呼喊著,踉蹌著,不多時便仆倒在地,殷紅的鮮血從嘴角上溢位……
韓非服毒自殺後,秦王政忽覺韓非之罪尚無證據,將其下獄有失草率,便下詔赦免韓非,但可惜的是,詔書傳至獄中,一代才子卻含著奇冤草草結束了生命。這一年,他四十二歲。
韓非的死訊傳來之時,李斯正在自家的廳堂裡悠然閒坐。他拿出當年韓非送給他的佩玉,與自己贈給韓非的那片寫著&ot;永&ot;字的青石片一起,端詳良久,他冷冷一笑,喃喃自語道:&ot;世上哪有永不改變之事、永不改變之情?因時而更,因利而變也!&ot;
說罷,李斯將那佩玉和青石片擲於石階之上,這兩件友誼的信物頓時被摔得粉碎!
第八章橫掃六合
一
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軍又大舉進攻趙國。這是第三次攻趙。其兵力部署是:
南路軍推進鄴邑平陽,從南面威脅趙國首都邯鄲,北路軍推進太原,經太行山進攻番吾要地。王翦任秦軍統帥。
面對秦軍的來勢洶洶,趙王遷並不怎麼慌亂,因為他身邊尚有將軍李牧在,宜安之戰中,就是這位能徵善戰名揚於時的大將為趙國建樹了奇功。
但是,趙王遷也有些憂慮。因為這一年趙國發生了旱災,農田受災面甚大,有的地方莊稼枯死,顆粒難收。此外,國內形勢也不夠穩定,人心惶惶。鑑於這種情況,趙王遷要求李牧儘量實施強有力的反攻,爭取首戰即勝,不要把戰事拖得太久。
趙王遷本是個平庸無能的君王。他要李牧速戰速決,是怕戰事拖久了糧草難以接濟,聚糧太急則有可能誘發動亂,影響君位的鞏固。
李牧對趙王的意圖心領神會,他決定先集中兵力打擊北面來犯的秦軍,取勝後再攻南面之敵。
激戰在趙國境內一片開闊的地上開始了。李牧臨陣不驚,指揮若定,先給番吾秦軍以沉重的打擊,接著跟蹤追擊,驅逐秦軍退出趙境,爾後,立即回師南進,銳不可當。漳河沿岸的秦軍聞訊,不戰而走,上黨等地的秦軍也紛紛撤退,不敢應戰,秦軍第三次進攻宣告失敗。
訊息傳來,秦王政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趙軍竟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李牧竟有如此高明的指揮之才。為扭轉敗局,秦王政召文武近臣聚集鹹陽宮,商議對策。
此時,大將王翦已應召回鹹陽,所率秦軍已退回秦國境內,陳兵以待。王翦並不把此次失敗看得過於嚴重,對最終戰勝趙軍仍充滿信心。他向秦王政稟報說,秦軍退回秦國境內是因趙軍來勢兇猛,為避其鋒芒,儲存實力,才停止進攻的,並不能看作是一次失敗,而是一次戰略上退卻。因雙方尚未進行大規模交戰,秦軍損失很小。
他不贊同有的大臣的悲觀論調,認為可一戰而定勝負。李牧確非尋常之將,但其部卒卻遠不是個個驍勇。特別是,趙國全國大飢,國力不強,民心不穩,趙軍缺乏充足的糧草儲備,損失的兵力也難以得到補充。趙軍久暴於外,必定將乏兵疲,難以持久。而秦軍則後備充實,補給及時,完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