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京城的新潮流:火炕(第1/2 頁)
由於家資富饒不少,一般不出格的要求,王瑤也都會滿足,這也是他拉攏人心的一種手段。
而創造了這一切的方然,自然就被眾人推崇無比,沒誰傻的再去招惹這位財神爺,就連下人們的工資都有一定比例的漲。
至於那些曾經參與過製作肥皂的更是賺了不少,讓沒被選中的小廝丫鬟們眼紅不已。
這次原本許多人聽說訊息是不願意去的,得知是方然要選人和他一起出去做事,態度整個轉了一百八十度,爭搶的那叫一個熱火朝天!
大冬天出去算什麼,只要能讓姑爺記住自己,還怕以後沒有好日子過?
方然領著一幫子人向城外的郊區走去,工具也已經提前吩咐他們帶好。
將近二十多人拿著鋤頭畚箕去了城外頭一個山坡。
這個山坡可不一般,是方然提前選定的,坡都是紅泥,正是搭火炕的原材料。
畢竟這火炕看似簡單,實則也需要一定的操作經驗,如果材料不好,這火炕搭起來效果也會減弱不少。
聽說由於坡的紅泥粘性強,住在附近村子裡的人修個圍牆蓋個房屋啥的,大多都是從這裡挖的泥,既省錢又實用。
前天下了一場雪,這會兒坡就蓋著厚厚一層,雪層下邊的泥土也被凍的梆硬,這兩天北風吹得,到處都凍了,剛剛走過來的那條土路也凍了,唯一的好處就是他們不用踩得滿腳泥。
因為是體力活,方然選的這些人大多都是身強體壯的,搬運個幾十斤土不在話下。
他低下身子,摸了摸這些紅泥,確定質地不錯後,就讓眾人開始挖了。
一群人哼哧哼哧的在坡挖土,有的是一把鋤頭,有的是揮鐮刀,忙活了一小會,有幾個簸箕的土就滿了,效率不可謂不高。
一個多小時後,簸箕的裡的土就全都裝滿了,方然看了一眼,大手一揮,就指揮眾人往回走了。
這回去的路可比去的時候慢不少,幸好當時他已經考慮到這點,還帶了幾匹驢和馬,讓他們回程的時候拉土。
待回到王家,方然就對老太爺說了自己對於火炕的構思,還給他看了自己畫的幾張圖紙,至於這個東西是哪裡來的,他也沒解釋,老太爺知道他的本事,也就預設是他的新想法了。
來的時候,正趕王巖請安,他聽得新奇,現在又對方然十分尊敬,也就鬧著要和他一起。
橫豎近來無事,再加這小子確實知錯能改,不是什麼恩將仇報的人,他就讓對方和自己一起搭起了火炕,等他學成之後,自己也能騰出手來做些其他的事。
兩人第一個火炕的位置就選在王老太爺的屋子裡。
王老太爺年紀大,雖然現在精神不錯,但老人大多畏寒,這幾天也很是不好過,家裡的碳不斷的燒,屋裡的空氣也不好,會時常咳嗽,先給他弄,也是想緩解一些身體狀況。
而其他幾房人聽到訊息,知道方然要給老太爺弄個什麼火炕,說是冬天整個屋子裡也是熱乎乎的,就趕過來看熱鬧。
第一個火炕就在萬眾矚目下,由方然和王巖兩人親自搭成。
在做的過程中,方然還不停給王巖和十幾個下人講搭火炕的要點,讓他們自己在做的時候注意一些。
不過,其實他自己在做的過程中,也不是一開始就沒問題的,他前世也沒有幹過這種事。
要不是從前白手起家,很多苦事都做過,估計也得費一番功夫,現在,研究研究圖紙也就解決了。
火炕完成以後,方然就把火炕燒了起來,其他人十分好奇,一個個眼睛瞪大,認真的看著這火炕。
等他摸摸了溫度,覺得差不多了以後,就把王老太爺叫過來,讓他自己試試效果如何。
王老太爺早在他說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