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5 頁)
;僱用外國工程技術人員。日意格因為通曉漢字,會說中國官話,定為洋員正監督,即管理洋員的監督,而非船廠工程的監督;德克碑雖然官級、年齡都較日意格為長,但是屈居副監督。
洋員監督實際就是船政五年計劃的技術總承包人,對這個計劃的落實負有責任,所有為實現這一計劃從國外採購機器、聘用技術人員,均由他們出面與西方當事者簽署合同。比較特殊的是,章程中還開列了一條激勵洋員的條款,即五年期限內,以洋員監督為首的洋員承包集體在完成造船任務同時,如果還能“教習中國員匠能自按圖監造,並能自行駕駛”,則獎勵總承包人日意格、德克碑各兩萬四千兩銀,獎勵其餘洋員共六萬兩銀。這筆獎賞無論對於哪國洋員,都極有誘惑力,從這裡可以看出左宗棠為了使得中國人能學會輪船建造而付出的苦心。
計劃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就是造船,規定自船政鐵廠開設之日起的五年內建造11艘150馬力輪船,5艘仿外國“根婆子”(Gunboats小炮艦)式樣的80馬力輪船。鑑於初期的技術條件較弱的事實,決定150馬力輪船所需的蒸汽機先從國外購買兩座,其餘九座此後依樣仿造,80馬力輪船用的蒸汽機則完全進口。(16)這份建造計劃的缺陷十分明顯,左宗棠既要求輪船採用“外洋兵船式樣”,又強調大輪船要裝載百萬斤,小輪船裝載三四十萬斤,亦兵亦商,同時對於所造輪船的技術先程序度沒有做任何規範,只要是蒸汽輪船即可,因而只是解決蒸汽艦船的有無問題。
為了讓沈葆楨將來的工作順利開展,也為了船政能沿著自己開闢的道路前進,並和自己保持默契,左宗棠從自己的幕下選擇推薦了一支可觀的船政僚屬隊伍,如處理財務、協調事務的護理福建巡撫周開錫,負責財務籌措、物品採辦的道員胡光墉(雪巖),負責軍事的前臺灣兵備道吳大廷,善於任事經理的補用道葉文瀾,熟悉洋務、後來測繪出近代化的中國海圖的同知黃維煊,精通艦船駕駛的五品軍功貝錦泉,熟悉西洋火炮的候補布政司徐文淵等。(17)作為船政之父,左宗棠的安排可謂細緻已極。
1866年12月16日,左宗棠離開榕城福州北上,無限深情地告別了他一手謀畫的船政事業。(18)七天之後,船政在馬江之畔正式破土動工。協調安排好承包商開工建設後,28日,日意格、德克碑取道香港乘船前往法國,為建廠和建造第一號輪船採辦機器、僱用技術員工。船政建設全面啟動。
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史稱拿破崙三世(Napoleon Ⅲ),原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1851年發動政變恢復帝制,1870年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俘虜。
日意格、德克碑一行於1867年2月1日到達巴黎,經歷了一番波折,法國海軍部最後同意二人在保留法國海軍軍官身份的情況下受僱於中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對中法合作的船政發生了濃厚興趣,專門接見了日意格等人,“諭令監督用心辦理,並沐恩典,傳諭各部尚書大臣,諮行駐紮中國提督,隨時照應”,並頒發勳章以示獎勵。工程技術人員主要透過法國阿弗爾市馬澤利娜商行(Lamaison Mazelinedu Havre)幫助僱定,均直接與日意格簽訂合同,準備分三批前往中國。為船政建廠造船採購的第一船裝置、材料則於7月15日開航運往中國。(19)
就在滿載機器裝置的帆船從法國港口揚帆遠航一天後,1867年7月17日總理船政大臣沈葆楨27個月的喪假告滿,18日拜會了福州將軍英桂和新任的閩浙總督吳棠、福建巡撫李福泰等地方官員後,沈葆楨便馬不停蹄立刻趕往馬尾,舉行儀式啟用船政大臣關防,開始駐廠視事。(20)
沈葆楨抵達時,從去冬開始的船政建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