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近一年的折騰,好好的一個家元氣大傷,本就不甚和睦的家庭更加不穩固。張梅和王永明每個星期才能回來一次,一見面就吵個不停,小王翔下意識的選擇了逃避,每個星期天他都會跑到山野或河邊玩耍,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
這種吵吵鬧鬧的日子終於快到了盡頭,父母決定離婚了。當時小王翔並沒有意識到如果父母離婚會有怎樣可怕的後果,只是因為爺爺奶奶十分慌張的樣子,兩邊的大人同時勸說,就連太婆也差點給母親跪下,說什麼王家從來沒有開過先例云云。
於是小王翔聽了奶奶的話,哭著喊著讓爸爸媽媽不要離婚。孩子是父母心頭的肉,見到哭的嘶聲裂肺的小王翔,張梅和王永明心都軟了,一切便為了孩子吧,於是這婚終究沒有離成。直到現在王翔也不知道當初這個決定是對還是錯。因為緊接著便發生了更為可怕的事。
張梅是特要強的女子,見同學和朋友都逐漸的好了起來,而自己家由於前兩年的幾個亂仗,一直沒有什麼太大的起色,便決心不再幹教師這個職業,她本是能歌善舞之人,因此經常找她孃家的人幫忙,特別是她的弟弟張順,經常一個星期要去兩三躺,求他幫忙調動工作。
張順其實也不是什麼部門領導,只是在林業局裡給局長開個車而已,不算什麼特別上得了檯面的人物,但嘴巴特會說,心眼多,腦袋靈,對自己親戚也挺照顧。無奈那個計劃經濟剛剛解體的年代,調動個工作實在是太難了,終究這工作是沒調動成,反倒錯過了最好的兩年發展時間。
大急之下,張梅一病不起,那個時候王翔才恢復上學不過三年時間,剛剛小學畢業。張梅瘋瘋鬧鬧了近半個月,才好起來,小小的一個縣城而已,哪裡容得下這種事情,於是閒言碎語便流傳開了,人們看著張梅的眼神變了,從以前對老師的敬慕到後來的厭惡。
是啊,誰會對瘋子好眼色呢?王永明更不會給她好眼色了,儘管她已經好了。只有小王翔寸步不離的每日跟著媽媽,生怕媽媽又發起瘋來。
可惜,兒子的支援對於想要整個社會承認的張梅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又羞又氣的張梅本就是心高氣傲性急之人,怎容得下旁人如此看她的眼光,於是從開始的辯解到後來的離家出走,這一走就是半年。半年裡,王永明迫於各方面的壓力,找了不少地方,終於在一個遠房親戚家裡接回了張梅。王翔則被寄放到爺爺奶奶家裡,開始了獨立自主的生活。
張梅人是接回來了,可神志已經真的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如果當時能夠住院治療個一年半載,或許還能夠有機會治癒,可惜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麼多。看管不嚴之下,張梅再次出走,於是王永明只好再次尋找。如此再三,才有人想起把張梅送進醫院。可惜了,醫生診斷之後,用很嚴肅的語氣告訴他們,一般此類病人頭幾次還可以治斷根,可反覆多次之後,腦垂體已經發生了變化,治癒的機會微乎其微。
兩家大人商議之後,決定住院觀察半年,於是剛剛十三歲的王翔第三次看見自己的媽媽被推進病房,聽到病房門熟悉的&ldo;哐當&rdo;聲,他的心扉之門也隨著那沉重的聲音而隨之關閉,性格也越來越孤僻。只是年幼的王翔實在不想讓爸爸再為自己擔心,於是每天都裝做很開心的樣子。
很快半年又過去了,張梅神志清醒了,她出院了。王翔的眼裡又開始有了陽光,因為有媽媽的日子總是那麼的美好。即使媽媽經常罵自己,還經常和別人吵架,可這個世界上,又有誰能夠比媽媽更關心自己的兒子呢。王翔見媽媽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希望也一天比一天大。可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張梅實在受不了周圍人的眼光和言語,短短的幾個月之後再次離家出走,只留下王翔一個人孤單的住在奶奶旁邊的小瓦房裡。
王翔的心徹底的碎了,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