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頁)
從香爐石遺址中出土的器物來看,這幾乎就是對史書記載的形象化再現。巨大的卜骨,大多用巨魚的鰓蓋骨和龜甲雕刻。這種魚卜骨在其他同期型別考古中尚未發現,為香爐石所獨有。這從另一方面展示出史籍中早期巴人生存的漁獵環境和&ot;俱事鬼神&ot;的遠古景象。
從巴人的發展軌跡看,對於他們,遷徙同戰爭一樣,同樣是生命中的主題。從古至今,清江一直作為長江的支流存在,但時間的漫長,卻使一些故事變得模糊不清。在以往的許多考古認證中,位於三峽以下的湖北宜都的清江與長江交匯處,被認為是早期巴人進入長江的地方。這個推證被後來的一些事實推翻。古代長江的水量比今天更大,山體滑坡時常發生。即使到了今天仍多激流險灘。在遙遠的時代,舟船簡陋的巴人如何逆流而上,並穿過兇險的三個大峽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大溪位於瞿塘峽以東三十多公里的地方,今天的大溪已是一個乾涸的河床。專家帶著我們沿乾涸的大溪而上。大溪在古代通往清江,並與清江連線。這在史籍中已有明確的記載。古代大溪與長江平行流向,它穿過長江與清江的分水嶺而進入恩施境內。史書記載的廩君沿鹽水之地遷徙,直到公元5世紀,清江以上到恩施尚可通航。春秋時,巴楚相爭,巴的兵力時常出現在湖北枝江,松滋,江陵一帶,就可證明巴人是沿大溪入清江東下的。
古巴歌中唱出的情景,仍見於峽江兩岸。長江是巴人生命旅程中一個新的起點。生性驃悍的巴人在長江兩岸的縱深地帶開始了他們田園牧歌似的生活。史書記載,巴人種植水稻、燕麥,採摘桑葉養蠶,用上好的糧食釀製特有的清酒。他們有著豐富的事物。農耕文明改變了他們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優質的稻米被製成脂粉,巴族女子在戰爭間隙,展示著她們短暫的美麗。
考古學家證實,早期進入峽江地帶的巴人,大多在長江的支流上建立他們的家園。這裡有平緩的臺地和肥沃的土壤,而這一切還與當初巴人勢力的相對薄弱有關。春秋戰國之交,巴人在與江漢楚國、川西蜀國的分合中日漸強盛,強大的巴國在這一時期可謂如日中天。他們在長江邊的豐都、忠縣,涪陵都相繼建立過都城。考古學家仍在進行的探尋,把我們帶進撲朔迷離的氛圍中。
這是中國西部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重慶。長江與嘉陵江在這裡神奇交匯,勾勒出一座美麗的半島。生活在這裡的重慶人似乎仍沉浸於他們最初的氛圍中。男人的熱烈率直,女人的美麗都一成不變的存留了下來。兩千多年前,這裡是巴國最重要的都城--江州。上世紀,這些沿江而立的幹欄式建築,連結成片的船隻,一眼望不到頭的石級,或許能帶給我們關於巴國圖景的想像。
兩千多年前的巴人和今天的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半島上,這是他們顛沛,搏殺生涯中一段寧靜而短暫的生活。歷史上,具有尚武精神的民族都與延綿不斷的大遷徙連在一起。從殷商開始往後的千百年間,巴人的足跡遍及半個中國。重慶是巴人歷史命運的轉折點,在此以後不久,巴國隕落了。
戰國後期,巴國內亂。巴將軍蔓子許以三城,借師於楚,內亂平定後,為保住城池。巴蔓子撥劍自刎,用自己的頭顱答謝楚王。
當時的巴國,因為改革和社會經濟的滯後,已是危機四伏。巴國發生內亂前不久,一個楚國的重臣被亂箭射死。這個楚國人名叫吳起,他因力主變法而招至殺身之禍。吳起死後,楚國因為他生前推行的變法改良而更加強大。此時,北方的秦國透過長久的變法,已奠定一統天下的基礎,楚國成為他最大的敵人。
這是戰國後期的時候,九州在地上風起雲湧。當時的楚和巴,因變法帶來的社會、經濟的差異已日趨明顯,不久以後,中國的歷史走向另一個方向。
時間倒流,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