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第1/2 頁)
在倫敦,由於克里姆林宮不願認真談判,哈利法克斯勳爵已忍無可忍。他向
邁斯基抱怨說,什麼都說不行,這並不是談判。它&ldo;酷似納粹對待國際問題
的方法&rdo;。蘇聯於6月29日透過《真理報》對此作了回答。《真理報》的這
篇題為《英美政府不願在平等的基礎上與蘇聯簽訂條約》的文章寫得非常辛
辣。蘇聯在遲疑的真正原因是,它積極地懷疑英國的目標是將它卷進對希特
勒的一場戰爭中去,而自己則將軍事上的損失減至最小。同樣持懷疑態度的
日本駐倫敦大使向東京報告說,據自己的印象,英國又與通常一樣,在耍兩
面手法:用與蘇聯進行的條約談判威脅希特勒,用與德國保持和平的計劃反
對史達林。
與此同時,希特勒整個夏季都躲在貝格霍夫,既不在外交界拋頭露面,
也不發表重要的演說。這段的沉默也許是其自身拿不定主意使然,也許與其
信念有關:大部分問題,你若不管它,它們便自行解決了。不管屬何種情況,
他都不可能做出更能使對手混亂的事情來。這是個被動消極的季節。他耐心
地傾聽著墨索里尼寫來的書面警告‐‐是由一位將軍親自送來的。墨索里尼
說,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又說他們兩國都需要和平。&ldo;要到1943年後
戰爭的努力才會有最大的勝利前景。&rdo;當將軍唸到墨索里尼不大願意參與歐
戰時,希特勒並不想與之爭辯。他自己的意圖還是孤立波蘭,把戰爭限制在
區域性。至於如何做到這點,他並不需要聽一個義大利人的高見。
在他的幾個副官看來,他明顯地輕鬆多了。他於7月中旬下山,在慕
尼黑作了短暫的停留,在國家歌劇院觀看了專場為他演出的《湯好色》(t
annhaer,德國13世紀時,一武士兼抒情詩人,裨史載其在維
納斯堡一山洞裡與維納斯縱情淫樂,後懺悔。華格納據此寫的歌劇也叫ta
nnhaer,中譯為《湯好色》‐‐譯註)。這部歌劇還有個新的特
點,是專為這位國家元首希特勒增加的情節:兩名全裸的姑娘,一名演歐羅
巴,騎在公牛上;另一名演麗達,帶著天鵝。
一星期後,他到了白萊特,參加了一年一度的華格納音樂節。這次音
樂節除演出了《戒指》外,還增加了扣人心絃的《崔斯坦與帕西法爾》。每
次演出他都邀請他中學時期的朋友庫比席克前來觀看,但直到8月3日,即
《歌德達馬隆》末場演出後一天,他們才相見。那天下午,黨衛隊一名軍官
陪同庫比席克來到萬弗裡德旅館。希特勒用雙手緊緊握住老朋友的右手;庫
比席克感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庫比席克有點不好意思地拿出一疊印有元首的照片的明信片,想讓希
特勒簽名,以便帶回奧地利去分發給朋友。希特勒戴上老花眼鏡‐‐他很小
心,遇有拍照都將眼鏡取下‐‐熱心地在每張明信片上簽名,庫比席克則在
旁小心翼翼地將墨跡一一弄乾。之後,希特勒便領庫比席克到花園瞻仰瓦格
納之墓。&ldo;我很高興&rdo;,他說,&ldo;能在同一地方再次碰到你。這是我們倆過去
最崇敬的地方。&rdo;
由於當了元首,肩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