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第1/2 頁)
鐵礦砂、油脂、紡織品和輕五金產品的產量,並要求在一年半內解決燃料危
機。
專家們一再警告,若執行這一計劃,生產成本將昂貴異常。他將此當
作耳邊風。對他之生產武器而不是增加原料生產的主張,工業界怨聲四起,
但他充耳不聞。相反,他用國家將進行幹預對大企業進行反擊‐‐假如他們
敢於不參與為實現自足而進行鬥爭的話。他宣佈,&ldo;財政與經濟,以及所有
理論,都是為人民之自立之鬥爭服務的。&rdo;對希特勒而言,這不過是個意志
力的問題。他要求實行&ldo;可與軍事和政治動員相比&rdo;的經濟動員。只要陸軍
在四年內可供作戰,如何將經濟動員起來,這他是不管的。
這就是他1936年在紐倫堡大會上宣佈的四年計劃。大會結束後一
月,他挑選了戈林去主管這一計劃。有意思的是,在他的合作者人選中,只
有一名是老黨員,所有高階職務均由願合作的政府官員、企業界代表和總參
謀部的軍官擔任。這就意味著,除了只忠於自己和希特勒的戈林外,納粹黨
已被排斥在為國民經濟生活制訂決策的範圍外。
在一起號召全國動員的演講中,戈林宣佈,工人和農民必須全力生產,
發明家必須隨時任由國家支配,商人不能&ldo;考慮利潤,只能為建立一個獨立
而強大的德國經濟著想。&rdo;他用一代人以後由一位美國總統會加以解釋的語
言,請求德國全體民眾為國家服務。&ldo;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自問,自己能做
些什麼,能夠為共同努力之成功貢獻些什麼。&rdo;
兩個月後,希特勒親自向一群工業界要員發出強烈呼籲,要他們信任
戈林,支援他完成這項重要任務。他說:&ldo;戈林是此項工作的最佳人選,具
有堅強的決心,是個具有鋼鐵意志的人物。&rdo;在同一次會議上,戈林對工業
家們說,現在的問題不再是如何廉價生產,而是必須生產。外匯是如何掙得
的,這他一點兒也不管。只有那些犯了法而又未獲成功的人才會受到起訴。
&ldo;我不得不譴責這些經濟上的胡作非為&rdo;,沙希特寫道,&ldo;同時反對這種
不負責任的、對法律儘量公開地進行肆意嘲弄的行徑。&rdo;在他60歲生日那
天,他在一起演說中,是這樣講的。他也批判了戈林之唯一重要者是生產之
說。假如我在某塊土地上播種一百磅,收成只有一百磅之四分之三,那末,
在經濟上,這是難以想像的胡鬧。&rdo;這是一位失寵官員的戰爭宣言。不到數
月,沙希特被迫辭去經濟部長的職務。這便使戈林得以胡作非為,竭力貫徹
元首將國民經濟變成為重新武裝‐‐和為戰爭服務的徹頭徹尾的工具的計
劃。
假如希特勒死於1937年,即他上臺四週年之際‐‐儘管碰上嚴重
的經濟大危機‐‐毫無疑問。他將被作為一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寫進德國史
冊。在全歐,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傑爾杜魯德&iddot;斯坦因
(他覺得羅斯福令人生厭)認為,希特勒應得諾貝爾和平獎。喬治&iddot;蕭伯納
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為希特勒和其他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