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3 頁)
回到家裡將遷墳情形跟姚氏說了一遍,又道那看中的屋址,就選在芙蓉坡南向,只說那處地方地勢頗緩,雙溪環抱,在那建三進兩層的屋宇,可以收攬群峰聳峙之勢,背陰處有片竹林,推後窗可見竹尖松梢。又頗自得道:正是&ldo;長廊下瞰碧蓮沼,小閣正對青蘿峰。&rdo;似乎覺得能住在陸放翁夢中所見之處是大可喜悅的事。姚氏笑微微的看著張英老夫聊發少年狂,鼓勵道:&ldo;老爺既然已看中了,便去請營造匠人推敲推敲,也好置辦材料,僱工築基。&rdo;
張英聽了正要去找大哥商量,忽然家人來報說:&ldo;知府大人來拜望老爺,現已迎到廳裡。&rdo;
張英聽了,整了整衣冠步出內宅去接待安慶知府。
姚氏又在房裡細細問了廷玉這幾天在山上的情形,廷玉一一答了。又說道:&ldo;以然說玉清舅媽叫咱們別買石料和木料,他家年前起閣樓剩的料大概夠咱們用了,讓先用著,萬一不夠再買。
姚氏就笑道:&ldo;起個閣樓總共能有多少料,何況還是剩下的,你爹爹要起兩層三進的宅子呢。&rdo;
廷玉回到:&ldo;看著不少,老爺也看了說差不多夠使的。&rdo;
姚氏聽了就微微吃驚,凝神想了半晌,問道:&ldo;上回咱們上山,你玉清舅媽給你的荷包裡裝的什麼。&rdo;
廷玉就道:&ldo;是一尊玉觀音掛件。&rdo;
姚氏笑道:&ldo;帶著呢沒有,我看看。&rdo;廷玉說聽了就道:&ldo;兒子還沒帶,連荷包都在房裡放著。&rdo;姚氏也點點頭,不再說什麼。
傍晚張英回來,姚氏伺候他更衣,問道那知府來做什麼。張英道:&ldo;聽說咱們家遷墳,來賀。問我要了兩封薦書,後來又提到咱們家兩個孩子都定了親沒有,我怕他提他府上公子,姑娘,只說兒子已經定了,女兒咱們想多留她兩年,不著急。&rdo;
姚氏就道:&ldo;怎麼就推了,看看他們孩子什麼樣再說也罷了。
張英道:&ldo;他家少爺我已是見過了,就是上回在碼頭上叫他拽住去家裡作客的時候見的,我瞧著樣子笨了些,一副蠻愚樣子,我瞧著配不上咱們廷瓏。&rdo;
姚氏聽見就有些犯愁。張英知道她的心思,只勸解道:&ldo;孩子們還都還小,現在想這個也早了些,到時候說不定就有合適的了。&rdo;
姚氏也便點點頭,伺候張英洗漱了安歇。
第二日起,張英就叫廷瑞去請了相熟的營造工匠,一同上山去看了,又對照方家的圖紙,很快定了形制。又請了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鋸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等人,就呼啦啦的開上山去,吃住都在那裡,幾天時間就打好了地基,照這個速度,數伏就能完工。
張英也大多數時間都耗在山上,那邊起屋,他就帶著家人疏通池塘,在房前屋後規劃菜壟瓜畦,又在四周圍上籬笆,蓋了連個房擋雨的茅亭糙舍,房屋還沒起來倒收拾的像個莊戶大院的樣了。
七美圖(上)
姚氏看著女兒這幾日懨懨的,臉頰失了血色,原本粉嘟嘟的雙腮也眼看著消瘦了下去,忙請了大夫來看,只說是天氣不適,過了夏就好,又開了方子,姚氏聽聞沒有大礙稍稍放下心來,煎了藥汁灌了下去,仍舊是苦夏的厲害,也沒甚起色,一動一身的汗,眼見著瘦了下來。姚氏心疼之極,知她不耐暑熱,有心去山上住幾日。
第二日去大房用飯,與大太太拉家常時便提到:&ldo;山上的莊子起的差不多了,只等十五上樑,我想要上祭,不如嫂子跟我一塊去山上住幾日,等著祭梁。&rdo;
大太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