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Mei,take care yourself,see you after two years!( 好好關照你自己,兩年後再見)眾人都笑。
我也笑,心裡說:天!兩年後再見,這是指望我再生小三子啊!得!就此stop!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洛杉磯的老人公寓
阿琪是我的閨中密友,小學的時候我們是校友,中學的時候我們成死黨,當年好得穿一條褲子還嫌肥,除了相互無話不談,外加無所不知,所以至今仍然保持密切聯絡,雖住在不同城市,但仍隔三差五要打個電話,一嘮叨起來便眉飛色舞、唾沫星子直濺一個多小時。所以,我常說我們之所以這麼要好,完全因為臭味相投、所以物以類聚,然後就成為一丘之貉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阿琪嫁給了一箇中國博士,婚後沒多久阿琪隨夫赴美留學,從此,就留在美國,即而在這異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阿琪在美國定居之後,曾多次邀請她父親來美國看看,但因阿琪的哥哥也已經移居美國,而她父母只有他們兄妹兩個孩子,阿琪的母親早年病逝,家裡只有父親一個人,琪父多次申請赴美探親簽證,都被美國領事館便以“移民傾向”為由拒絕。
萬般無奈之際,阿琪決定給父親辦移民綠卡。
根據美國移民法的規定,美國公民為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親生或者收養的都算)、父母親辦理的移民綠卡,屬於一類優先範圍,因阿琪與哥哥都已經加入美國籍成為美國公民,所以,阿琪父親可以用美國公民直系親屬的身份直接申請移民簽證。
申請材料交上去約過了一年,阿琪的父親便拿到移民簽證,也來美國定居。
琪父移居美國之後,先在琪家住了一年,因兩代人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差異,矛盾漸生,摩擦日頻。彼此都有自己的理由,彼此又都不能改變,雖然引發矛盾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時間久了,住在一起非但不能享受天倫之樂,相反成了一種相互折磨。
琪夫婦每天早出晚歸上班,孩子們白天去上學,家裡只有琪父一個人,當然有些冷清寂寞,家裡雖然裝了cable電影片道,可以收看中國電視節目,也訂了各種中文雜誌供老人消遣,但是,琪父仍然覺得無所事事。人一無事,經常就會生出很多是非來,尤其是老人,其性格和脾氣有時候和小孩相似,所謂老小孩不是沒有道理。
或許是為了贏得子女的特別關注,或許是因為移民初期特有的文化震盪期(culture shock)影響,琪父開始無事生非。除了每天嘮嘮叨叨指責女兒以外,對所有事情都看不順眼。
女兒在美國生活久了,本身又是做醫務工作的,在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方面要求自然就高點,琪父原先一個人生活,老頭們多半有些邋遢,琪希望他糾正,引來琪父的不滿。
時間久了矛盾加劇,琪父便要求搬去跟兒子住。琪父搬去沒一個星期,又要求搬回來,原因是兒子是單身漢,白天上班,回家就是睡覺,兒子本來就少言寡語,不善言辭,家裡兩個大男人,自然沒什麼樂趣。
左右不是,琪很為難。
“你可以想象,我的生活象什麼,總這麼鬧,我的生活了無生趣。”有時候,琪打電話對我訴苦,她本來工作繁忙,每天上下班兩個小時的路程,回家已經身心疲憊,家裡還有兩個孩子需要她操持,大的上高中要考大學是大事,小的上小學凡事要操心,丈夫是科學家,基本不問家事,她一個人裡外都要忙,又加上一個每天不鬧事不歡的老爸,這種生活對一箇中年婦女來說絕對沒有任何樂趣而言。
“他沒進入我們家之前,我雖然辛苦,但是大人孩子都聽話,我們家也沒什麼矛盾。他一來,我的生活全亂套了。”琪與老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