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3 頁)
失所,天下身死之人不計其數,伯夷叔齊覺得這樣可恥,便隱居首陽山采薇菜而食。可週最終功成,為了不食無德之周的粟米,這對兄弟最終選擇餓死。我也喜歡這首詩,更喜歡孔子的那句求仁得仁又何怨,唉,這樣的聖之清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實在是我所敬仰的。”
薛驚雲聞言,也拍案感慨:“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古今多少至清至純的聖人雅士,最終卻被流俗所害,就像我最喜歡的屈大夫,也曾作詩說此二人是蘇世獨立,橫而不流,我真想成為這樣的人…”
兩人不由感慨古人命運,說著說著,又說到今朝國事。薛驚雲很對此很感興趣,一直高談闊論,絲毫不在意這些話若是聽到達官貴人的耳中會有什麼後果。我聽著聽著倒也明白了,她最敬佩屈原,希望成為像他一樣的忠臣,振興大楚,無奈居於深宅,只能選擇楚承安作為自己效忠的物件。可楚承安卻不懂她的願望,只將她視為尋常女子。
她雖說心思深沉又孤傲,但心中總是棲居著詩意的靈魂,這大概是她唯一的弱點,也是她生命中唯一的樂趣。禹紹年望著她,神情專注,托腮細聽她的想法,不時補上一兩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薛驚雲向來以未得知己而自覺悲苦,如今好不容易遇到知音,自然興致高昂,不知不覺就說到晚上,甚至兩人連飯也顧不上吃。
好不容易找到一次機會,她便將自己心中的話全掏出來呈在我們面前,就連覺得楚承安喜新厭舊、不是義夫這樣的話也全盤托出,只是感嘆自己命苦,涕淚橫流。
說到苦處,她又以屈原之死明志,說自己雖然不可能背叛,卻決計不會和小人同流合汙,誓要好好輔佐沒用的楚承安立下一番功業,成為明君。
她總是以忠臣自居,為別人說她是妾室哀憐,覺得這是絕不可容忍的。
兩個人聊著聊著就從傍晚聊到了深夜,宮人說楚承安要見,薛驚雲都以身子不適婉拒,她平日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如今卻將一切功名都放到九霄雲外。管他愛恨情仇幾多往事,管他輔佐明君成為一代聖賢,都不如此刻與知己相談的雅趣。
點一支明燭,照亮一室書冊,薛驚雲倚著引枕,又找來簫吹一曲離愁,其聲如泣如訴,在黑夜中盪漾開來。
我就像旁觀者一樣聽兩個人這樣聊了一整晚,薛驚雲講的口乾舌燥,茶水都灌了一肚子,禹紹年卻毫無興味,哈欠連天。
我雖然感興趣,但聽的多了,也困的東倒西歪,實在受不了,便以一句話結束了這場所謂的知己相逢:“最近朝廷大講女德,這是你助他一臂之力的機會,倒是可以試一試。女德中也大有乾坤,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
聽到此話,薛驚雲搖了搖頭:“我不是無知婦人,不想談這些閨中之事,我只想談國事,就像屈大夫一樣做忠臣而不是平常的府中女子。”
我知道她素來心高氣傲,卻沒成想她把女子貶的這樣低,不由覺得她跟父親之流也沒什麼區別。
心中雖然懷著鄙夷,但面上總得顯出笑意,我還是循循善誘:“如今女子沒機會拋頭露面,可你的才華如此高明便不應被埋沒,倒不如先從能做的入手,這樣來日還會有更多機會…”
薛驚雲大概也是閒的無聊,打了個哈欠,又舒展舒展手臂,她站起身離開,只留下一句話:“倒也可以,於王府有利的事我都會做,不過若是寫女德詩記得說是你們主筆的,我總覺得沒臉面。”
禹紹年也隨之點了點頭:“放心,不會丟了你的名聲。”
兩個人相伴而去,望著她們消失在遠處的身影,懷千又如鬼魅一般出現,忍不住冷笑:“這薛夫人還真是志向高遠,身為女子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