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該穩則穩,有人自然會急(第3/4 頁)
心中真實所想。
“兄長,不必過於悲傷,”孫權將他扶了起來,認真的對視了許久,兩人都是淚眼,微光晃動不已。
孫權異色的眸子絲毫不避,扶住了周瑜在肩頭緊緊握住,雙手指尖用力,讓周瑜感受其心思鄭重。
“眼下,還需兄長來主持大局,孫劉聯盟之事,乃是子敬一力促成,兄長從中推波助瀾,而今江東內外,文武盡皆歎服兄長之心。”
“唯有您,才可服眾。”
周瑜一愣,又抬頭來和孫權對視一眼,當即明白了他話裡的意思,於是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鏗鏘有力的說道:“不可。”
“伯符此時故去,他最想託付之人,應當是仲謀你。”
“我豈敢有僭越之心?”
“兄長,此時你不來主持大局,要何人?”
孫權面色錯愕,彷彿是聽見了些許迷茫難題,若是你不知其心,恐怕還真的以為是孫仲謀從一開始內心深處就沒想過自己會承襲大業之位。
很顯然周瑜並不會這麼想,他心裡很是明白,這就是在試探,但這樣的試探並不會讓他心寒,因為是每個主君必要之事。
“仲謀!我豈敢有此心!今日當著伯符之面,切莫要再說此事,我必定擁戴你為江東之主!”
“從此之後,相伴左右,為你麾下驅策,領軍在外抵禦外敵,以全伯符之志,我與伯符之情,絕不是區區江東可比!”
“如此情義在,大漢也覺小。”
此刻,周瑜的話,讓孫權露出了些許震撼之意,周瑜當眾如此說,讓在場的老將軍們,也都略微動容。
這麼一說,話就算是擲地有聲,在德行上,周瑜也就不能再有什麼妄動,否則名聲將會更加崩壞,如此也算是彼此之間有一個制衡。
足夠讓孫權的心裡稍微安定下來。
祭拜之後,周瑜在靈堂前和孫策說了會兒話,然後被請入了後堂,去見老夫人。
老夫人同樣也是將孫策生前的話悉數告知,並未有所隱瞞,而且也明言了周瑜之心,必定要試探一番,此乃是常理。
也說了那一句,讓周瑜為之震撼的話。
瑜之於我,如同徐臻之於曹操。
足以說明,外姓重臣得到權位的兩難之境。
“老夫人請放心,公瑾定會忠心於主公,絕不會有二心,此生必定奪下荊州,一爭中原。”
“人人都道亂世即將結束,卻不知我等江東英豪所謂之亂世,卻才剛剛開始,曹賊勢大,妄圖自立,漢室垂垂危矣,我等居江東而思漢祿,絕不會就此任由宰割。”
其實這話說得多了,大家都也明白。
這天下間已經沒有幾個人是還惦記著漢室了,只不過這的確是一張非常好用的旗幟,只要舉起來,無論是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其餘諸侯手中的所謂衣帶詔,現在都可以號令群臣。
讓各地諸侯為執棋者,手裡的棋子自然也就會多。
這江東的老夫人豈能不明白這個道理,聽聞了周瑜這番話,倒也是微微點頭,心緒安定了下來。
有他這一句話,勝過張昭十句。
張昭雖也表其忠心,願擁戴孫權絕無二心,但是他手中並無兵馬,只有人望,能為文官之首,儒道標榜,但是手裡沒有屠刀能有多少話語權?
當年盛世倒是能夠決定人的擢升與罷黜,不得以令人附庸風雅,紛紛追隨,但是而今卻不可能有此功效。
亂世之下,屠刀早就重於當初的漢室聲望了。
……
江東的逐步安定,不在曹操的意料之中。
他原本以為,這些蝸居在江東以天塹為守的鼠輩,在江東小霸王孫策故去之後,就會一盤散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