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郵市(第1/2 頁)
主要任務已經完成,郝強和谷小芳第二天沒有早起,雖然路上是臥鋪,但是也沒休息好。
今天郝強計劃去親身體驗下京都的郵票市場,作為一個偽集郵愛好者,郝強前世也是龐大的韭菜大軍一員,至於為什麼進入,當然是被掙錢吸引了,尤其是猴票的傳奇故事,至於為啥沒堅持,廢話!不掙錢還賠錢唄!
集郵興起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那會兒,大家通訊基本上靠寫信。因此,集郵是伴隨著寫信而來的。當然,也逐漸伴隨著電話和手機的普及,郵票逐漸喪失了其實用價值而沒落。
但不管怎麼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2008年之前,這將近四十年,是中國集郵的興盛之年。
早在1984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由京都市集郵協會與北京日報社聯合主辦“首次集郵交換日”,成千上萬的集郵愛好者集聚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自由自在地交換郵票。之後,京都市及各區集郵協會,都在努力促成建立郵票市場,但阻力不小。
直到1988年5月23日,京都市西城區集郵協會主辦的月壇郵市“千呼萬喚始出來”。全國各地諸多郵市相繼建立。
《集郵》雜誌開辦的“月壇月月談”專欄,就引發了集郵圈強烈反響,成為數年來人們觀察京城郵市、獲取一手資訊的必讀之文。此外還有《中國集郵報》《集郵博覽》等刊物。
月壇郵市是全國集郵愛好者的聖地,既然來了京都,現在又正是郵市的興盛發展期,郝強自然要去親自體驗下月壇郵市盛況。
而且郝強還知道郵市最近就有一次大機會,正好先實地瞭解下,戰前熟悉下陣地。
起床吃完早飯已經10點了,倆人坐公交到了月壇公園,月壇郵市就在公園裡。進了公園,不用問,人群集中的地方一眼就看到了。好傢伙,人是真不少,別看不是週末休息,也可能是暑期原因,人挨人人擠人,到處是換票和買票的交流聲音。
大家比較熱衷的收藏以猴票和老票為主。1990年秋季開始,t46猴票就從70元\/枚快速上漲到150元\/枚以上,帶動了大批老郵票整體上漲。現在時間到了1991年,市場人氣越來越旺,老郵票繼續上漲,猴票也到了200元每枚。
1985年-1991年這時期的Jt票屬於新郵範疇,國家的指導價格基本是面值,大套票和小型張稍貴,但是也不超過面值的20%,主要原因是這部分新郵的發行量較以往多50%以上。這時候市場出現了一批“炒票客”,他們開始高價收購這些新郵。投資者們也跟著買進、追高,大家互相交易,你賣給我,我賣給他,新郵的價格開始攀升,甚至達到了面值數倍,很多人由此成為了萬元戶、十萬元戶。
郝強要追的行情就在9月份。91年馬上我國南方將發生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全國人民紛紛解囊相助,這時候國家會發行“賑災”郵票!
在9月19日,“賑災”郵票將發行,面值0.80元,整版面值40元,並提前公佈了發行量1500萬枚,摺合版票只有30萬版!
“炒票客”們宣傳:“炒作賑災郵票就是為災區人民捐款,就是愛國”,同時開始高價收購“賑災”版票,由於市場貨源稀少,價格快速上漲,從5倍、10倍到20倍,呈幾何級上漲。
由於投資者的廣泛參與,30萬版的數量遠遠不夠銷售,社會輿論紛紛指責,郵電部臨時決定增加印量,平抑價格。新聞聯播突然播發了驚人訊息:臨時加印“賑災”郵票2500萬枚!30萬版瞬間變成了80萬版。
按理說80萬版也不是很多,但當時的價格高於面值很多倍,急於圈錢的“炒票客”們急於套現離場,“賑災”版票從面值的很多倍跌至面值以下。郵市由此進入了長期低迷,直到96年開始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