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頁(第1/2 頁)
在第一次聯合國大會上,首輪主席國自然由大華國擔任。而輪值主席國,未來也是一年一換。但有資格擔任的,只有六個常任理事國。
其它非常任理事國的代表,以及普通聯合國成員代表,只有議事跟提出倡議的權力。雖說有些小國覺得利益太小,卻也不敢公然反抗六大國的決議。
有聯合國這個機構在,六個常任理事國,在關於殖民國利益的問題上,也用不著撕破臉開打。大家有事好商好量,總比動武要強的多啊!
亞洲,自然不用說,劉興華肯定不會讓各國插手。就連一直不同意菲律賓建立民主政府的美國,在經過一番商議之後,最終還是撤出了菲律賓。
這等於說,唯一一根紮在亞洲的釘子,也被劉興華給撥除。而劉興華開出的條件,就是不參與蘭芳國的復國行動。這等於說,是跟美國討價還價。
如果美國不讓出菲律賓,交給大華國管控的話。那麼大華國就會資助,蘭芳國的復國組織運動,最終在美國本土掀起反抗戰爭來。
就眼下的情況,美國人不敢賭。那怕他們在一戰中,沒怎麼傷筋動骨。可相比大華,美國自問軍事跟實力都不如。所以,他們不敢賭。
最重要的,他們在菲律賓的殖民,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那怕依然駐紮有陸軍跟海軍,可眼下整個亞洲都是大華國的,這些駐軍實際也危險。
若不是大家都需要顧及一些臉面,大華國執意插手的話,只怕美國人也抵擋不了。大家各取所需,美國人也覺得划算,便很快達成了相關協議。
這次殖民利益的交換,也跟歐洲四大國提供了參考。他們也真正發現,打來打去確實沒必要。只要同等利益交換。為什麼就非要戰爭呢?
現在一場戰爭,大家看上去似乎都吃虧。還不如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如何分享那些殖民國的利益呢!而聯合國的存在。無疑創造了這個最佳的談判場所。
用不著電文滿天飛,也用不著各種遲緩的請示之類。只要有矛盾糾紛,大家關起門來商量一番就好。實在不行,私下再交交手,勝了的人說法。
相比動不動舉國動員要強上不少啊!
在聯合國會議期間,常駐聯合國的各國代表或一些元首,也借著這個機會,對大華國進行了一番考察跟訪問。對於大華國發生的巨變,各國都表示非常的震驚。
建國至今也就十餘年的功夫。大華國的經濟發展,還有民生交通狀況,甚至連歐洲各國都比不了。這種轉變,讓各國也真正認可了大華國的綜合實力。
加上如今大華國的人口,無疑是真正當之無愧的大國,還是最頂級的那種。一些小國,自然也需要加強與大華國的雙邊合作。
憑藉一場聯合國成立大會,劉興華將大華國的名氣傳遍世界,同時也將通商世界的發展戰略付諸於實踐。讓全國各商會跟外貿團體。為此也是喜笑顏開。
多一個通商的國家,就意味著多一條賺取財富的道路。而藉助這些商人開道,大華國也能慢慢將觸角佈局到全球。這對大華國而言,同樣是一本萬利的好事啊!
正如劉興華所言。戰爭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可以的話,劉興華不會輕易啟動戰爭。可&l;好戰必亡,忘戰必危&r;的道理。劉興華同樣再清醒不過。
在全世界歸於平靜之後,劉興華連任五屆總統。最終在第六屆開始將總統之位移交。而其長子劉建國,卻沒如別人想像的那樣。接替其總統職務。
儘管劉興華卸任總統職務,可其對軍隊的權力,依然把握在手裡。只要軍隊不亂,劉興華便相信這個國家亂不了。這也是很多人的共識!
在劉興華年近六旬時,很多同樣發生變化的亞洲殖民國,似乎覺得真正獨立的機會來臨。便找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