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 五福晉151(第1/4 頁)
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眾所周知,蝗蟲具有非常強大的啃食能力以及繁殖能力,它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迅速繁殖並擴散,所以,蝗災一旦發生,便很難以控制,且往往會多年連續發生。
可想而知,若是連續多年顆粒無收,對尋常百姓而言,那則是滅頂之災。
而自古以來,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為三大天災,其危害甚至比水旱災還要嚴重,細數過往多少朝代的滅亡,都與蝗災息息相關。
遠的先暫且不提,明朝就是一個赤裸裸的例子,像崇禎年間,便暴發了兩次連續五年以上的特大型的蝗災,也正是這種連年頻發的蝗災,使得民不聊生,這也成為了摧毀大明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古代,人們則普遍認為蝗災是由上天降下的懲罰,是因為人類的行為觸怒了神明,所以,每當有大型蝗災發生時,在任的皇帝都會主動下“罪己詔”,承認施政上的錯誤,以此來請求蝗神原諒。
而在民間,百姓們則會架起祭壇,進行焚香禱告等一系列事宜,希望‘蝗神’保佑人民,也祈求蝗蟲遠離莊稼。
養心殿內。
雍正看著手中遞來的一封又一封的江南各地加急送來的奏摺,整個人周身的寒意越來冷冽了起來。
嚇得旁邊伺候的人大氣都不喊喘一聲。
“這群混賬東西,蝗災這種大事竟也敢隱瞞,他們是怎麼敢的!”
雍正氣到直接把手裡的奏摺重重丟在了地上,似是仍覺不夠,抬手把那一沓奏摺全掃到了地上。
可見他也是真的氣急了。
下首的十三阿哥顯然也是一臉愁容,這次蝗災來的氣勢洶洶,如今已經波及到蘇浙皖不少地區,情況已然十分緊急。
但造成如今局面的罪魁禍首,自是那些欺上瞞下的地方官員。
蘇浙皖本就是蝗災多發區,淮河流域蝗災集中發生在春夏之季,再加上那邊本就剛經歷了大旱,每逢大旱便多生蝗災,所以,數月前胤祺便已經上了摺子,便著重提醒了要注意這些地區的重點防蝗。
這自打大清入關以來,蝗災頻發,朝廷便嚴令下了旨意,各地要重點注意治蝗之事,康熙更是明旨規定,直接問責到人,一旦出現蝗災,便各個都要革職拿問,這麼嚴抓地方,就是為了造成大範圍的蝗災。
不過,這招效果也顯著,各地官員異常重視,往往將蝗災扼殺在最好控制的蟲卵期,也因此已經好多年沒有爆發大型蝗災了。
雍正自是也知道蝗災的嚴重性,所以,在胤祺上了摺子後,便立馬下旨交代了各地方,如今他登基不久,自是承受不起這般大的災難。
誰知那些地方官員竟敢懈怠,防蝗治蝗不力就先不說了,竟還敢企圖隱瞞,簡直愚蠢至極,使得如今已然錯過了蝗災最好控制的時期了。
要知道長了翅膀的蝗蟲,那可是能跨過長江黃河遷飛到旁的地方去禍害莊稼,那屆時禍害的就不是一地兩地,可見影響
之廣。
要不是雍正聽到了些風聲,立馬派人過去嚴查,這事還不知道要耽擱多久呢,也怪不得他會如此生氣。
別說是雍正了,就十三阿哥此時而言,想砍了那些官員的心都有了。
但事已至此,也不是生氣能解決的,那些官員稍後騰出手再處理了,他們總歸跑不了就是。
“皇上,如今之計還是要快些想法子才成。“十三阿哥道。
蝗災可等不了人,早一些控制住便能盡力少一些損失。
雍正自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但自古以來,治蝗就是個大難題,特別是如今顯然已經讓它們成了氣候,如何控制的確很是棘手。
十三阿哥想了想,說道:“要不叫五哥來一起想想法子,他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