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恩格斯、馬克思和列寧 [ 作者註:哈羅格教授在《克勞塞維茨、列寧和共產黨今天的軍事思想》一文中寫道:&l;共產黨的其他領導人,象托洛斯基、史達林,拉狄克和伏龍芝等人,以及俄國的一些元帥,如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等等,也曾研究過《戰爭論》,1914年俄德戰爭爆發時,有五種俄譯《戰爭論》。可見,克勞塞維茨的理論是和俄國的軍事實踐融為一體的,不瞭解前者也就不瞭解後者。 ] 這三位自法國革命以來最著名的革命的代表,沒有一個是軍人,他們深深地感激克勞塞維茨,對克勞塞維茨關於戰爭性質的研究懷著崇高的敬意。
三、 第三(共產)國際
由於十月革命向世界的勞動者提供了一個可以為之戰鬥的祖國,列寧因而抱著一種期望,認為世界範圍的革命會接踵而來。1918年1月20日,他正是抱著這種殷切的期望寫道:&ldo;歐洲的社會主義革命一定會來,而且即將到來,這點是確信無疑的。我們對社會主義最後勝利的一切希望,都寄託在這種必然的,科學的結論之上&rdo;3月7日,也就是在簽訂了佈列斯特-裡托夫斯克和約的4天後,列寧又說:&ldo;只有當目前到處都在醞釀的世界社會主義革命完全成熟的時候,才能戰勝我國革命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這種說法是無可爭辯的。&rdo; [ 譯者註:《列寧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459-460頁。 ]
然而,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後,儘管列寧曾作過這樣的結論,但是任何革命都不曾成熟,而且就在第二年,內戰便敲開了蘇俄的大門。列寧明白了,如果沒有廣泛的世界性的革命工具,也就不可能完成世界革命,而在當時,這樣的工具是加倍地需要的。這不僅為了消滅資本主義,而且要阻止資本主義消滅革命的&ldo;麥加&rdo;。因此,在1919年3月4日,列寧便開始建立第三國際(共產國際),這是各國共產黨的聯合組織,名義上保持獨立,而不受莫斯科支配,並且是用來取代1914年破產的第二國際的。 [ 作者註:第二國際接受了綜合有馬克思經濟政策的自由國家的思想,並且相信社會主義的和平進化論。1914年大戰爆發時,第二國際一分為二,一個集團是&ldo;社會愛國主義者&rdo;,他們擁護戰爭,另一個集團是&ldo;社會和平主義者&rdo;,他們反對戰爭,但雙方都不曾提出世界革命的現念。 ]
共產國際第一次大會發布的命令,清楚地表明瞭當時蘇聯的危險處境。他們督促全世界的勞動者要求他們各自的政府做到:停止對俄國的武裝干涉;不參與俄國的內政;恢復和俄國的外交關係;邀請俄國參加和平會議;解除經濟封鎖,恢復對俄國的貿易。然而,這一切都只是空談而已,因為各國的共產黨都在忙於他們派系之間的爭吵,誰也沒功夫去煽動無產階級的革命。
無產階級的無能使列寧醒悟過來了。當內戰一結束,列寧便開始把他的信心轉變到黨的身上。1920年4月到5月間,他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共產主義運動中的&ldo;左派&rdo;幼稚病》。這是一篇對所有參加第三國際的共產黨的演說詞,其目的就是要把它們轉變成一種作戰的革命工具。他在這篇文章中指出:如果我們黨&ldo;沒有極嚴格的真正鐵的紀律,&rdo;要戰勝資產階級是不可能的。接著,他問道:紀律是靠什麼來加強的呢?他的回答是:
第一,是靠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覺悟,他對革命的忠誠,它的堅韌性、自我犧牲精神和英雄氣概。第二,是靠它善於同最廣大的勞動群眾,首先是同無產階級勞動群眾,但同樣也同非無產階級勞動群眾聯絡。第三,是靠這個先鋒隊所實行的政治領導正確,靠它的政治戰略和策略正確。&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