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2 頁)
9月13日,德軍在埃納河岸立住腳跟,阻住了隨後上來的追擊者,但這幾乎是一場靜態的戰鬥。後來。便開始了向海峽奔走的競賽。在這場競賽中,雙方都試圖從他們各自的東翼調集軍隊迂迴包圍對方,但雙方勢均力敵,沒有哪一方能比另一方佔有優勢。最後都到達了海邊,但每一次運動都證明,防禦者較強於進攻者。正如尼克森上校所說.&ldo;子彈、鐵鍬和有刺鐵絲網的結合,徹底地粉碎了西線的一切攻勢。此後,從1914年10月到1918年3月,沒有一次進攻或一連串的攻擊能使戰線向前或者向後移動十英里。&rdo; [ 作者註:弗蘭克&iddot;理查茲曾說:&ldo;敵人準備好開始進攻,但他們立即就被阻擋住了,因為我們有胸牆作為步槍的架子,要想免遭射擊是不可能的。進攻在剛一開始也就結束了……十個人堅守一塹壕,很容易就抵擋住五十個企圖要佔領塹壕的敵人。&rdo;(《老練計程車兵不會死》,(1933年版),第38頁)。 ] 這樣,正如布洛克曾斷言的那樣,結果是圍城戰爭。然而,基欽納勳爵卻在驚呼,說什麼:&ldo;我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根本不是戰爭!&rdo;
三、 迴避戰略
現在的問題是要恢復機動性,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要根據如何克服子彈、鐵鍬和鐵絲網這三位一體的防禦來決定。軍人們曾用傳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求助於炮兵,想在敵人正面的塹壕上轟出一個缺口。如果他們在日俄戰爭之後就考慮這個問題,那麼,這個問題也許就不成為問題了。在那次戰爭中,出現還不久的速射炮曾顯示了它的威力。但是,從1914年秋天的情況來看,他們既沒有足夠的大炮,也沒有足夠的炮彈,因而炸不成一個缺口。同時,他們也沒有考慮過突破的戰術。他們並不曾瞭解速射炮的威力,而且還忽略了彈藥的供給要以工業生產為基礎。
至於後面這個忽略,政治家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舉例來說,在1914年1月,勞合-喬治先生曾公開地否認戰爭的可能性,並且還認為,那個時候正好&ldo;是二十年來最有利的裁減軍備開支的時刻。&rdo; [ 作者註:參見《軍人和政治家》,第1卷第38頁。 ] 所以,當戰爭才進行一個月的時候,炮彈的供給就開始減少了。這是因為,所有的交戰國都過低地估計了戰爭的物資需求,結果,一切想突破西線防線的企圖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最後仍然以失敗告終。
由於對這些沒有意義的進攻感到惱怒,而對戰術的思考卻無知,同盟國的政治家們指控軍人缺乏想像力, [ 作者註:參見溫斯頓&iddot;邱吉爾:《1915年的戰爭危機》(1923年版),第20頁。《大衛&iddot;勞合-喬治的戰爭會議》(1933年版),第1卷第356、360頁 。邱吉爾認為:&ldo;面臨這一僵局,軍事藝術要保持沉默。&rdo;勞合-喬治說:&ldo;同盟國的將軍們是被德國人的決定所迷惑而幹起來的。&rdo;他還說:&ldo;我看不到任何跡象表明我們的軍事領導者在考慮計劃,使我們擺脫目前這種令人不滿的處境。&rdo; ] 並打算透過改變防線的方法採重獲機動性,好象這種僵局的形成是地理位置本身應該負責一樣。他們不曾瞭解,即使在另外一個地方,敵人在那裡的抵抗力量不如西線敵人那麼強硬,但是並不要多久,同樣的戰術條件就會形成的。所以,這只不過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在每一條戰線上,子彈、鐵鍬和鐵絲網才是真正的敵人,他們的地理位置純粹是偶合而已。除此之外,還如拿破崙所指出的,變換一條作戰線是最微妙的任務之一,絕對不能掉以&ldo;輕心&rdo;。 [ 作者註:《拿破崙書信集》,第17卷第143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