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5 頁)
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仍將一事無成。即使孩子擁有發達的頭腦、超眾的能力,但若與社會格格不入,在別人面前缺乏自信,處理不好人際關係,還是沒有用武之地、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
最近,在漢城地區,有近40%的孩子沉溺於網路。這意味著我們的孩子們缺乏適應社會的能力。這些孩子在學校被孤立,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為了逃避現實,便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到了虛擬世界當中。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在一些綜合性醫院裡,已經專門設立了人際關係門診。
有人認為適應社會就是要性格溫順、心情保持愉快,其實不然。真正適應社會的能力是要使他人能與自己產生共鳴,可以同他人建立密切的關係。
孩子的這種能力不是哪一天就突然具備了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孩子幼年時,如果媽媽不去有針對性地培養他適應社會的能力,那麼當孩子真正步入社會後,就會因為不適應這個社會而遭到無情地淘汰。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媽媽應當遵循以下幾種原則:
確保孩子和媽媽的感情
孩子在家庭中存在問題,在社會上也會出現問題。
孩子最先是透過媽媽來了解這個世界的,年幼的時候,媽媽是孩子的全部。如果感受不到媽媽的母愛,孩子對這個世界也會產生不滿。
在媽媽那裡有了挫折感,孩子會對整個世界持否定態度,陷入憂鬱之中。他會認為這是一個令自己很痛苦的世界。這樣的孩子在成人後,與別人的接觸中總會存有戒備之心,無法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小時候和媽媽關係密切,形成默契的孩子,也會同他人相處得十分融洽,做起事來會信心百倍。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媽媽同孩子的良好關係,是孩子邁好人生的第一步,適應社會的基礎。為了使孩子在步入社會後能夠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媽媽必須首先保證自己和孩子建立融洽的關係。
如何判斷孩子同母親的關係呢?這就要求母親在生活中,對孩子的細微變化都很敏感。
偶然中我發現了愛麗絲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描寫了枯葉從樹枝上落下,在地上隨風翻滾的情景。在讀詩的那一瞬間,我的心感覺到一絲酸楚。
現在,我和孩子們已經成為一家人了,但是愛麗絲仍然沒有完全信任我,這使我心裡非常不安,怎樣才能使孩子向媽媽敞開心扉呢?
讀懂了孩子的心思後,晚上我對愛麗絲說:“愛麗絲,今天晚上和媽媽一起睡好嗎?”
彼得和南希聽到這句話後,也大聲嚷嚷著要和媽媽一起睡,我故意大聲對他們說:“不行,今天就我和愛麗絲兩個人一起睡。”愛麗絲驕傲地拉著我的手,和我一起去睡覺了。
孩子不像成人,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經常把這種感情帶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坐在街上哭、無理取鬧、突然不說話、行為反常,這些都是訊號。作為媽媽要能從這些資訊中,看出孩子的內心世界。如果媽媽不能及時掌握這些資訊,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就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孩子同媽媽的關係,對孩子今後步入社會是否有信心、能否健康生活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
孩子的堅強超乎媽媽的想象
每天早晨,我總是在上班的時候順便開車送三個孩子去幼兒園和學校。自從南希上幼兒園後,送他們的時候,三個孩子總是一起並排坐在後座。送三個孩子上學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三個孩子也很喜歡坐在車上嬉笑打鬧。
但是沒過多久,有一天,南希在幼兒園門前下車後突然說討厭去幼兒園。
當時南希所去的幼兒園是一所小學的附屬幼兒園。因為家裡沒人照顧南希,而我上班可以順便送孩子,於是就讓南希提前一年上了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