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馮翊道徒、智擒苻重(第1/5 頁)
由於苻重兵變,截斷洛陽周邊交通,預備前往淮北的七萬軍隊,退返陝城就糧後滯留當地。這之中既有中兵,也有洛州兵,為免捲入叛亂,保險起見只好原地待命。因為事前準備不足,一時間,陝城至函谷關下,堪稱人滿為患。
元末明初詩人唐珙《韓左軍馬圖卷》中,“長河凍合霜草幹”與“中軍餓守函谷關”兩句用在此時也極為應景。
竇衝請命入洛,走陸路顯然不利於掩藏行跡,至於水路,更是難走。
苻丕任徵南大將軍之前,常年鎮守蒲阪,因此在掛帥攻打襄陽時,將蒲州水軍抽調大半,留下的水軍還要維持沿河軍事防禦,以及關東往關中的漕運。
魏晉時氣候轉寒,苻重兵變時,雖只是十月下旬,但黃河已開始流凌,而在陝城東向河道峽谷,本就有相傳大禹治水時以神斧劈就的人、神、鬼三門,此時乘船入洛,風險極大。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中就有記載,黃初六年(225年),魏文帝曹丕親率大軍至廣陵故城,臨江觀兵,誇耀武力以震懾吳國。平阿人蔣濟時為尚書隨行,以水道將有阻塞,不利行軍,作《三州論》勸諫,但曹丕不聽,結果數千艘戰船因為河道結冰無法前行。
當時正值東漢——南北朝寒冷期,《資治通鑑》中記載,東晉成帝司馬衍在位初年,渤海灣北部,平州肥如、昌黎、平郭沿海,連續三年冬季封凍,冰上可供車馬乃至數千人的軍隊往來。
為了出人頭地,竇沖決意冒險,出長安後的第一站,他來到渭北的萬年縣。此時的萬年令是太子洗馬慕容寶,可竇衝要尋的卻另有其人,在主動向苻堅請命前,他去藍田拜會了隱士王嘉及其弟子,以呂氏故舊的聯絡換得支援,再往萬年邀當地望姓寇氏襄助。
馮翊萬年寇氏是寇恂(東漢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後代,東漢末年為割據漢中的五斗米道首領張魯治下豪宗,後來張魯主動歸降曹操,受到寬待並嫁女於曹氏子,其麾下徒眾數萬戶被北徙,充實到鄴城、長安、洛陽等地,五斗米道也因此在北方由上至下、或明或暗的傳播開來,又稱天師道。
寇氏因為是徙戶,與蜀漢滅亡後被遷到河東的薛氏類似,在三輔遭到當地衣冠望族的歧視,其家世代信奉天師道,西晉末年以來,在萬年、下邽聚眾築壘,聯結鄉里,為當地強宗。北宋時,促成宋、遼訂立澶淵之盟的宰相寇準,就是這一族後人。
自西晉末年以來,各地叛亂者多有借道教名義起事,因此遭到統治者厭惡。而在後趙之世,來中原弘法受挫的佛圖澄,投效霸主換取庇護,先後輔佐石勒、石虎這對叔侄,在朝中被尊為大和尚、國師,於各地建寺近九百所。
為此,天師道在北方受到壓制,但佛圖澄並未利用權位在後趙境內禁絕道教,與世代信奉天師道的馮翊寇氏也就結下善緣。王猛年少時為釋道安推薦,師事於佛圖澄,後來隱居華陰,評析率軍北伐駐兵灞上的桓溫,就是藉助寇氏在三輔的宗教勢力,在徒眾中扮做運糧民夫混入桓溫軍營。
不過前秦時,因為信奉天師道的緣故,寇氏在仕途上難得高位,主要的三支分掌族中權柄。寇登自苻健時起,歷經五公之亂至今,一直擔任蒲津監。寇明留居萬年,聚眾自守,把控當地渭河北岸,被推為壘主。寇修之為天師祭酒,三輔天師道徒眾首領,結交豪望勳戚。
佛圖澄病重後,化名麻襦的王嘉預感後趙大亂將起,本就是隴西人的他回到關中,借天師道之名隱居於終南山(位處秦嶺中段)。苻健立國之初,王嘉的弟子張靖率先追尋而來,仿效秦始皇時“長人見於臨洮”,即十二金人故事,在家鄉新平宣稱“苻氏應天受命”云云,以為祥瑞,結果討好苻健不成,反遭懷疑用心被關入牢獄。
同年,因大雨不止,黃河、渭水氾濫,之後又起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