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5 頁)
,何雙定會為文翰美言一番。
若是文翰看準時機,能把徐晃打動的機率可是不少。
“哈哈哈哈。看來我命中有貴人相助之相,這次剿滅楊縣山賊,是福不是禍啊!”
一想到有可能把徐晃收入麾下,文翰幾乎把自己現今所處劣勢忘得一乾二淨。手執手卷,大笑連連,害坐在一旁的關羽,內心好奇不已,以為手卷中有什麼驚天妙計,讓文翰如此歡天喜地。
到了第二日,文翰令李強、裴元紹整頓好好兵馬、輜重。又把事情安排一番,命程東留下,給了二十人手,令他協助林氏,以助馬吊大賽正常舉行。
此番出征,黑風兵加上護衛隊共有五百人馬,再加上從楊典那借來的五百壯士,總共一千。莊院中原有加上最近買來的,共有一百八十馬匹,加上楊鴻給予的兩百匹,總共三百八十匹,正好讓黑風兵每人一騎。糧草,二十擔。由李強帶領的護衛隊負責運送。
文翰見一切準備妥當,與眾將士喝了壯行酒,文翰一甩酒罈,令眾將士出征楊縣。號角響起,文翰穿著一身銅甲,頭戴鬼臉頭盔,手執一三十六斤重的虎頭銀槍,槍身造型獨特,手執處加了一層特別設計的鐵質,更容易把握,不易甩手。槍頭是一虎頭,虎嘴吐出槍刃。此槍名為‘虎屠’,乃文翰重金打造,銳利無比,吹毛可斷,削鐵如泥。
在文翰一旁的關羽,丹鳳目閃出浩然殺意,身穿鸚鵡戰袍,手執青龍寶刀,此刀名為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刀身刻有一翻騰青龍,刀刃寒意連連,其他書友正常看:。
文翰、關羽兩人騎馬並排,帶著兵馬出了解縣後,便見楊典帶著五百壯士在約好的地方早已等候。楊典與文翰談了一陣後,便把五百老弱殘兵換走,偷偷地回去解縣軍營。
一千兵馬浩浩蕩蕩地往楊縣方向走去,經過一日行程,來到了楊縣。文翰派人到楊縣縣衙稟告一番,通知那楊縣縣令。楊縣縣令聽聞,解縣兵馬出征討伐這楊縣外的三千賊子,頓時大喜。當下令人空出地方,讓文翰的一千人馬在楊縣裡整頓歇息。
楊縣縣令擺下一酒席,為文翰、關羽、裴元紹、李強等將領洗塵,也令手下買了酒水犒勞解縣來的一千兵馬。
在酒席中,文翰向楊縣縣令問了一些有關那三千賊子的情報。
那楊縣縣令連連嘆氣,愁容滿臉道:“文牙將,汝有所不知。近年來,朝廷連連加重徵收賦稅,加之旱災,水災連年發生。再加上十常侍玩弄朝綱,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不單單是吾之楊縣,各郡各縣都飽受賊禍。這三千賊子,本是農民。因不堪賦稅,生活貧困,食無可食。在賊首張浩、周倉、王良的帶領下,聚眾上了楊縣外的‘雙龍山’當了賊子。
這賊首張浩,為人惡毒狠辣,卻有才智懂得些許謀略。而二當家周倉練兵卻是有一套,在他的操練下,這三千賊首端的是驍勇無比。至於三當家,王良此人無大才,卻又貪財好色,憑著與張浩有幾分交情,又善於小人之術,才得以坐上三當家的位置。
這夥賊子,本縣令也派過兵馬打過幾次。不過,賊子勢大,張浩又懂謀略,本縣兵馬每次都中了那張浩詭計,數次剿匪不成後,本縣損失了大半兵馬。所以,本縣令把此事告知朝廷,朝廷也令其他縣的兵馬相助,不過每次都是無功而返,那些縣令個個都是狡猾之輩,見手中兵馬有些許損失,就立刻收兵。
還是解縣的楊鴻,楊縣令有大仁義,願出手剿匪。吾定記下此恩義,日後定有所報。”
第三十一章 三年之約
“楊鴻那滑頭有個鬼仁義,他是借這三千賊子殺我這個大冤頭,其他書友正常看:!”文翰動動嘴皮嘀咕,不過見這楊縣縣令如此感激,又怎好不趁機拿點好處。
文翰喝了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