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2 頁)
畢竟安興帝說「一副生不出兒子的模樣」,說的是她而不是原身呢。
只是她仍舊覺得自己好像忘了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可到底是什麼呢?
易申沒來得及想明白這個問題,就被繼位之後鋪天蓋地而來的事務淹沒,沒有閒心去想了。
首先是拿出易建章通敵、構陷鄭千戶的鐵證,將其收監,然後將輔郡王府的其他人貶為庶人。
然後就是將和她一起來京城「清君側」的軍隊調回原籍,至於功勞,現在還沒時間按功行賞。
還有輔郡王一系的官員,識相的就留下來繼續觀察,不識相的就一擼到底;還有安興帝的後宮嬪妃,雖然沒有幾個人,但是也不能就這樣留在原本的宮中,得搬個地方……
更別提最重要的登基大典了。
禮部官員加班加點,昏天黑地地忙了大半個月,才勉強搞出符合禮法的儀式。這還是禮部尚書威逼欽天監,強迫他們忽略最近的一個吉日,硬是將日子推到半個月後的結果。
登基大典的當日,易申終於得到短暫的休息。當然,只是心靈上的休息。她的身體要穿著裡八層外八層的吉服,頂著幾斤重的冠冕,走上幾十級臺階,在祖宗面前跪拜發誓,定以黎民為念,不負百姓,不負江山。
然後,易申就再次淹沒在海一般的奏章裡,無法自拔了。
待終於處理好各地官員給她這位新帝的問候摺子,易申這才得到喘息之機。她當即召集三公九卿六部尚書,讓他們討論出內閣外閣的章程,到明年起開始施行。
三公九卿面面相覷,六部尚書瞠目結舌。
他們這輩子就沒見過把到手的權力往外推的皇帝!
——不,應該說自打三皇五帝開始,都沒有過如此荒謬絕倫的事情!
太尉、司空、司徒先聚在一起商量了一通,他們覺得易申大概只是剛剛登基,不曉得帝王權力的美妙,所以才有這種匪夷所思的想法。
於是他們紛紛進言,讓易申謹慎行事。
易申見到他們的反應,不禁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便略折中一下,決定仿照前世見過的某個朝代,建立類似的內閣。
當然,內閣只是個形式,大安朝若想更加強大,經濟才是重中之重。
易申差人將她南巡北征時見過、聽說過,以至於沒見過沒聽說過的能工巧匠登記造冊,將他們的各種奇思妙想徵集在一起,等到合適的時機推廣到各地,現在先對這些人進行封賞。
於是江南省的許多富商、以及漠西城的那名富戶,頓時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了。
易申不吝嗇爵位,改進織布機、紡紗機,和製出軋棉機的人,都被她封了個低等的爵位,只能世襲一代。
這已經足夠向朝堂與民間展示,新登基的皇帝,重視商賈,喜歡奇技淫巧。
雖然一些守舊的官員仍頗有微詞,但在易申輝煌的戰績,以及大安皇室凋零的子嗣之下,只能背後說上幾句,當面是一句都不敢說的。
——萬一皇帝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幹怎麼辦?
北夷國王雖然被擒,但是北夷其他的部落仍有殘餘。現在的邊軍,個個將新帝捧上了天,萬一皇帝真的撂挑子,邊關怎麼辦?
易申忙完這些,已然是她登基數月之後。
經過幾個月起得比雞早睡得比雞晚的日子,她終於可以日落而息了!
真是個值得紀唸的日子。
然而就在這天,她終於想起了那件遺忘許久的事情。
——其實也不是她想起來的,而是莘瑤提醒她的。
那一天,易申在太陽下山之前就處理好各地奏章,高高興興地準備回宮睡覺。
就在回宮的路上,易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