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易申冷聲說道:「你們看到了嗎,若是本宮做的,船早就沉了,還輪得到你們在此大放厥詞?——你們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走火?」
那人低聲和旁邊的人說了些什麼。易申耳尖,聽出大致是「暫時忍下,找他們的大官兒告狀」,還有一個說什麼找皇帝告狀。
這些人用的語言有點像易申前世學的法語,只是發音有些差別。不過原身顯然不應該學過這些,所以易申只當沒聽懂。
找大官兒告狀?找皇帝告狀?易申的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想給洋人們點個讚。
大安境內應該沒有哪個大官敢給她定罪。至於皇帝……
易申覺得,如果安興帝知道這事,大概會罵她不應該以身涉險,親自與洋人交涉吧。
這群洋人掙扎無果,最終被扣上「擅入邊境、私自縱火」的罪名,暫時關押起來。當然,出於人道主義,俞行還是給他們提供了乾燥衣物。
人被押走的時候,易申聽到其中有人忿忿說道:「威廉子爵崇拜東方的文化,你們卻這樣對待我們,等到子爵的戰船到來,你們一定會付出代價!」
易申望著他的背影,陷入沉思:威廉子爵的戰船,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那就……留下來看看?
她當即去了海城衛的衛所,讓人把知府請來,又讓俞行把手下的武官全都叫來。
開會!備戰!準備迎敵!
知府和俞行不知道公主從哪裡得來的訊息,當時一個頭兩個大。
不過俞行聽京城來的千戶們講過公主的驍勇善戰,雖然半信半疑,但已經深表欽佩,他雖不信洋人竟敢犯邊,卻也老老實實地佈置下去。而知府表面笑嘻嘻,回去就寫了彈劾易申的摺子火速送往京城,現已經在路上了。
就是不知等信送到京城,皇帝再派人過來處理,需要多久。
若是到時候公主已經離開……
那可真是件天大的好事!
海城的行商們最近也對公主非常不滿,因為他們準備出海的貨船都受了影響。最大的港口暫時封閉,出海的船隻能繞路,不少人都因此受到影響,已經暗暗地準備往各自的靠山那裡送信,問問靠山們能不能管管這個公主。
易申對此全做不知。她只忙著催促幾名炮兵修理興宗時留下來的火|炮——她只帶了一門過來,如果「威廉子爵」的炮船很厲害,一門火|炮夠做什麼的?
不行,絕對不行!
見到幾人修理進度緩慢,易申甚至還親自動手幫忙。在現代的時候,她雖然只在博物館見過類似的東西,不過興趣所致,她也找過一些結構圖研究過。
有了她的幫忙,不過數日,興宗時留下來的三門火|炮全部修理妥當。
海城的人心雖然有些動亂,但在巡兵一日緊似一日的嚴陣以待中,氣氛仍是越來越緊張了。
就在一些人忍無可忍,想要去衛所鬧事,逼迫易申解開港口的封禁之時,在海上巡查的斥候傳回訊息,南方海域有數艘陌生船隻向海城港方向駛來。
且這些船隻上,都設有炮口。
訊息傳回之時,滿城譁然。
第18章 公主生子文18駙馬在府外跪求:讓我……
京城之中。
安興帝收到海城知府的摺子,在朝會上商議,文武百官議論紛紛。
文官們說公主跋扈,恣意妄為,以一己私慾使海城黎庶不安,非所為也。
武官們說事必有因,公主乃是皇帝親女,必不是那等因私廢公之人。只是海城衛兵力薄弱,若真有外敵來襲,恐怕公主有傷。因此有不少武官紛紛請戰,要求去支援易申。
文官們便又說外敵之事尚不知真假,沒看海城知府摺子裡寫的是「擒獲夷人數十名,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