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註冊公司(第1/3 頁)
大體融資框架談妥了,剩下的細節也不再是什麼問題。
安德魯帶來了一份天使投資的融資電子檔案合同。
幾人就按著這份模板合同,就細節進行了幾個小時磋商,初步達成了一致。
等正式檔案出來後,再讓約翰老頭的私人律師過目檢驗一遍,就基本沒有問題了。
不過,在這之前,他們先得為臉書網站註冊一家公司。
任何人不限國籍,只要年滿十八週歲,就可以在美國註冊公司。
美國實行登記主義原則,不需要驗核註冊資金,除法律禁止的事情外,基本都可以經營。
只要新公司的名字跟別的公司名字不重複,提交簡單備案表格、一頁紙的公司發起條款以及100多美元的註冊費遞交以後,持有f-1簽證的留學生就可以完成公司登記手續。
這些手續因為有安德魯幫忙,幾天就順利完成了公司註冊。
公司註冊在加州,名字翻譯成中文就叫做“加州臉書股份有限公司”。
美國公司分為五類。
獨資公司,美國居民才能註冊,一般是小本生意,個體工商戶那種。
非盈利機構,大學、基金會、協會等等。
c型股份和s型股份有限公司,以及llc有限責任公司(又有說法叫責任有限公司)。
非美國居民只能註冊c型股份公司和llc有限責任公司。
美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的幾乎大同小異,都是用於建立公司的獨立法人地位,從而將公司責任和個人責任分離開來,使得公司的債權人不能向公司股東的個人財產追討債務。
而s公司和c公司的主要區別在繳稅模式的不同,s公司更加趨向去合夥的繳稅模式,即僅對公司的成員徵稅而不會對公司本身徵稅。
而c公司既會對公司本身徵稅,又會對公司的成員徵稅,即我們常說的“雙重徵稅”。
但c公司有個好處,可以上市,也可以由外國人註冊,但s公司不行。
並且,目前很多州對於c公司都有最低繳稅的要求。
另外,c公司還需要按照州和聯邦商法的規定進行一些例行公事,比如定期的董事會開會,正式的投票等等。
雖然運營成本高一點,但因為身份限制,夏景行只能選擇註冊c型股份有限公司。
至於繳稅,暫時不用擔心,因為網站一毛錢收入都沒產生。
產生收入了,也可以用相關手段避稅。
為什麼不註冊llc有限責任公司呢?
因為llc公司沒有股票,而是一種混合型的企業結構,不能上市。
c型股份有限公司相比llc公司,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分配職員優先認股權,或者股票紅利給員工作為酬勞。
這也就是所謂的股權激勵。
矽谷這邊的創業公司基本都是註冊的c型股份公司,主要是為上市做準備,同時也方便接受來自其他國家投資者的注資。
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好了,但手續並未完全結束。
州政府還要求夏景行、安德魯他們一個月後來做股東登記。
等這一步完成後,才真的是大功告成。
安德魯陪著夏景行三人折騰了幾天,初步完成了公司註冊,拿到了稅號,也開通了公司的銀行賬號。
同時,擬定好的投資合同也透過了約翰老頭的私人律師檢驗。
接著,在斯坦福創業孵化基地的簡陋辦公室裡,夏景行三人和安德魯、約翰校長簽署了正式的投資協議。
約翰老頭、安德魯分別和夏景行三人握了握手,又說了一些鼓勵的話。
等這些結束後,眾人又進行了一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