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南明亡於1701年 > 第211章 科技的力量,無敵西征路

第211章 科技的力量,無敵西征路(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明狗腿子時空亂敘穿越古代無理造反原神:楓丹的武道人仙大齊之君上傳奇大唐鎮國公御賜監察使養子斷親後,帶著親爹妻兒逆襲了蔚藍檔案:來自地牢的負罪者樹王大人:什麼?我成豐饒藥師了穿越之我在異世界捉鬼行屍走肉:我在末世賣軍火當老六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大夏鎮遠侯我都皇叔了,叫劉備聲大哥怎麼了大秦:我說我不當宰相,扶蘇非要封我為王!當火影與崩鐵碰撞,期待這個故事動盪的大元貞觀六年遇見三歲小公主明末風雲:漢王重徵天下

臨洮城。

在戰後,陸陸續續迎來了從各地抽調的大批大明邊軍。這些邊軍來自不同的地方,但他們都懷著對國家的忠誠和對邊疆安寧的責任感。他們經過長途跋涉來到臨洮,這裡成為他們集結和整訓的地點。

臨洮這個曾經遭受過戰火洗禮的城市,如今成為了邊軍們的訓練營。他們在這裡接受嚴格的訓練,磨礪自己的戰鬥技能,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臨洮城牆上時,邊軍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艱苦訓練。

在臨洮整訓完畢後,這批邊軍就將趕赴邊境,接替前段時間犧牲的兄弟繼續為大明戍邊。他們肩負著保衛國家、維護邊疆安寧的重任,將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與此同時,那些在守城戰中犧牲的邊軍士兵遺體也得到了妥善處理。能找到的遺體,全部被百姓和第三軍計程車兵們找了回來,他們小心翼翼地將這些英雄帶回家鄉。每一個犧牲者都是家庭的頂樑柱,他們的離去給家人帶來了無盡的悲痛。

而這些邊軍的家鄉漢中,幾乎家家縞素,戶戶白幡。親人們失去了兒子、丈夫或父親,他們的悲傷無法言喻。整個漢中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人們默默地祈禱著這些英烈能夠安息。

在這片土地上,邊軍們用自己的生命扞衛了大明的尊嚴,他們的英勇事蹟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的奉獻精神將激勵著後人,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守護國家的繁榮與安寧。

一名夫人雙目紅腫,看著前來慰問的朝廷官員,連聲感謝:“鋒兒他為國捐軀,民婦很是自豪,也感謝朝廷掛念,鋒兒他泉下有知,也當瞑目了!”話雖是這樣說,但是提起自己的兒子,夫人不由又紅了眼眶。

前來慰問的官員也都紛紛紅了眼眶,這段時間,這樣的情景,他們見過很多,都以為自己回麻木了,但是當看到這些通情達理的百姓時,又每次都禁不住的萬分感動。

“夫人放心,陛下已經下旨,我大明已經集結大軍,不日將西征準噶爾,會將那些畜生一網打盡,為犧牲的將士們報仇雪恨。”一名官員語氣裡全是仇恨,他的家人以前就是死在戰亂中,現在好不容易迎來了平靜的生活,那些準噶爾人,又想將大明拉入戰火之中,怎由得他不憎恨。

這時一直坐在妻子旁邊默不作聲的漢子突然出聲道:“大人,既然朝廷要出兵西征,那這些東西就帶回去吧,上繳給朝廷做西征之用!”

“萬萬不可!”官員自然知道他所說的東西是他們帶來的撫卹金和慰問品,大明的撫卹金和慰問品十分豐厚,可保一個普通人家以後數十年的生活所需。

“這些東西是聖上親自定下的,只能由烈士家屬使用,就算你們自願捐贈,我們也是萬萬不敢接收的!”官員苦笑著解釋道。

敢動烈士家屬的東西,除非是他不想要腦袋了,京城那位對待烈士及其家屬的態度,朝中誰人不知。

同樣的場景,在不同的人家上演著。

過了半月。

臨洮城外,旌旗蔽日,人喊馬嘶,士氣如虹。第三軍士兵們精神抖擻地列陣於城牆之下,他們身著嶄新的軍服,手持步槍,整齊劃一的佇列展現出了他們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風貌。

第三軍計程車兵們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他們的眼神堅定,透露出對勝利的渴望。在他們身旁,還有大量的民夫忙碌著,協助士兵們搬運糧草、彈藥等物資,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做好充分準備。

隨著白文選一聲令下,第三軍計程車兵們邁著堅定的步伐,開始在民夫的協助下向西挺進。他們的步伐整齊有力,行進間,彷彿大地都在顫抖。他們身後揚起一片塵土,宛如一條巨龍在大地上蜿蜒前行。

與此同時,第四軍也已抵達鞏昌

目錄
備前宰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