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北方四島(第1/4 頁)
蘇聯《紅星報》在原來蒙古的喬巴山時代,曾經有一支強大的駐庫倫編輯記者隊伍,除了總部佔有一座極其宏偉的大樓之外,在各盟還有記者分站。突擊營以步步為營的「新城聯建」戰術成功拿下蒙古全境後,孟遙便下令將這座蒙古人的首都名稱由庫倫改成了烏蘭巴託,但其首都地位卻沒有完全保住,只是成了蒙古人民聯邦政務院的所在地,而位於那片方圓一百多公里的塞外江南綿延大山之中,原來的突擊營蒙古基地依然還是最高軍事統帥部所在地,所以現在人們基本上將當前的蒙古以地理劃分,將蒙古形象地稱之為南蒙古和北蒙古。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紅星報》以及《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法蘭西日報》等美英法蘇國的報紙,方才得以在北蒙古首府烏蘭巴託繼續留存。而南蒙古首府蒙古基地,他們卻至今都沒有一家申請獲得批准入駐。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原來老蔣親自找孟遙要的一個記者站名額,老毛親自點名派駐的一個名額,以及孟遙出於平衡和訊息輸出考慮而特批的幾個名額,目前在外界津津樂道的蒙古基地,分別駐有這幾個與突擊營有著特殊關係的中外記者站:
已經算是臺灣的《中央日報》,已經隨大軍渡過長江並在南京建立了第一個南方記者站的《新華日報》,持有極大民主精神和民粹思想的《大公報》、《申報》,然後就是戰前德國的《德意志報》。
而謝爾科夫作為蘇聯聲名卓著的軍報《紅星報》駐外記者站名義上的站長。實則暗中是有雙重身份的:筆頭還算過硬的編輯記者,以及少校軍銜的軍中契卡。
同時,作為有幸沒有在蒙古改變了主人的前提下得以繼續留在原地的外國記者站。在敏銳地覺察到近兩天突擊營非同尋常的軍事調動之際,讓謝爾科夫又是高興又是驚疑的是,就在他為情報傳遞和解析頭痛時,突擊營新聞宣傳局的那個局長嶽軍,突然親自出面將他們這些外國記者頭頭腦腦全部請了過來。
來後也沒多的廢話,直接宣佈突擊營將史無前例地舉行一次規模空前的實兵空降作戰演習,而他們這些外國記者。將作為特邀嘉賓隨軍觀摩。
這一下,謝爾科夫一下子徹底放心地裂開大嘴笑了起來:這意味著,他可以不加掩飾地將情報陸陸續續送回國內了。
很快。身在莫斯科的雲強,在契爾柯夫的邀請下,立刻會同謝爾科夫派回來的《紅星報》一名記者,連同相關的《訊息報》《蘇維埃日報》等官方大報的頭頭腦腦。一起趕到了克里姆林宮。
在看上去十分憤怒的史達林身旁。站在面似沉水的朱可夫。
為期一週的突擊營空降大演習。每一個精彩瞬間,以及每一處值得記錄的戰術要點,都被清晰地記錄在無數的照片上,如今正分門別類地一一攤開在眾人眼前。
而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在最後驚訝地瞪大了自己的雙眼。
因為他們發現,照片的背景,正是這些日子以來他們最高統帥一直都在高調宣稱要派兵拿回的北方四島。
看著照片上殺氣騰騰的突擊營戰士特寫,每個人都不自禁地握起了拳頭。
混蛋。這些可惡的中國佬,為什麼不再是那些清朝的辮子軍。民國的雙槍兵,而是一個個惡魔般的殺手?他們空降了下去,轉眼又全部撤了回去,他們這是在示威嗎?
是的,現在可以確定他們得確是在公開示威、示強。因為,這是從朱可夫元帥口中,當場說出來的話。
「同志們,這是我剛剛向史達林同志作出的個人意見,北方四島還是北方四島,除了擇捉島駐有突擊營一個陸戰連之外,那裡的軍事存在,並沒有因為突擊營這一次的空降大演習而改變。但是,正是這種看似不改變的改變,才是孟遙最陰險的地方。空降作戰,雖然在大國之間已不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