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第2/5 頁)
蹤,衛喜就是因為騾車驚了,從車上甩下來跌死的。
衛喜的人命案子到此了結。
秦珏壓根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如果順天府真要一查到底,他也有的是辦法矇混過去,在得知衛喜死了的那一天,歐陽傑便找好了替罪羊,可惜現在看來是用不上了。
只是案子雖然查清了,但是對於皇帝的病情沒有幫助。新任的徵西大將軍還沒有到位,趙宥卻趁勢打進了太原城!
太原是九邊之地,防衛森然,早在沒有打仗之前,這裡便是朝廷的屯兵重地。
可惜最終沒有擋住趙宥的火炮,趙宥僅用了半個月的時候便攻破了太原,繼而兵分兩路,大隊人馬攻克榆次和陽泉,向北直隸而來,另一支人馬則打下了臨汾和運城,向著河南揮戈而去。
待到朝廷新任的徵西大將軍彭義領了大印去就任時,趙宥的先鋒營已經與前來支援的驍勇侯大軍在靈壽展開激戰。
驍勇侯的這支軍隊是從山海關過來的,原是要去真定,半路上接到戰報,得知趙宥打下了太原城,驍勇侯當機立斷,在沒有得到朝廷旨意之下,便擅自往山西方向而來,在半路上攔堵趙宥的先鋒營。
而此時內閣之中已經亂成一團,一派認為現在的重中之重就是守住京城,另一派則認為要先支援徵西大軍,不能讓趙宥殺過來。
正在這時,訊息傳來,驍勇侯抗旨不遵,擅自去了靈壽。
這分明就是置京城而不顧,置皇帝而不顧。
因為現在內閣裡只有四位閣老,每次議事便讓小九卿也出席。小九卿當中,秦請了病假,楊儉關在天牢,因而也只有七個人。
閣老們你一言我一語,像秦珏這樣的年輕人自是插不上嘴,看著他們吵了兩回,他便找了個藉口,又去保定府查軍糧了。
五軍都督府的掌印都督是延安伯,他參加了一次內閣廷議,見一群文官嘰嘰喳喳,連同次輔霍英在內,沒有一個懂得打仗的。
可是他心裡很清楚,驍勇侯這一次是犯了大忌。雖說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但是現在最重要的是保護京城啊,你不去守著真定,卻跑到靈壽打仗,你這是要作死嗎?
延安伯早年掌管五城兵馬司時,沒少被驍勇侯排擠,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他若不給驍勇侯背後插刀子,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他是武將,又掌管五軍都督府,他說的話自是比這些文官更有力度。只是當務之急,也只能給驍勇侯記上一筆,卻不能立刻就定罪。
霍英對延安伯和驍勇侯之間的勾心鬥角最是清楚,他立刻就提議讓延安伯接管京薊防務。
英宗年間,五軍都督府的權利很大,掌印都督手握虎符,可是到了趙極這裡,便全都改了。趙極不同於英宗,他是馬上皇帝,他從親政之後便御駕親征,他的赫赫戰績遠遠超過大周朝的武將們,因此,除了身為儀賓的驍勇侯之外,他更器重跟著他出生入死的那些人,而這些人便是以韓前楚和邡元申為首,大多都在兵部。
於是到了如今,五軍都督府便成了擺設,成了安置勳貴們的地方。
延安伯早就對京薊守衛的權利垂涎三尺,現在有了霍英的支援,又有了驍勇侯的違抗軍令,這個權利便當之無愧地落到了他的頭上。
可惜他卻高興不起來。
這的確是他夢寐以求的,但並不是現在。
無論是山海關,還是真定,或者是西山大營,這些都是驍勇侯的人,他調動不得。
霍英把這件重要的事情交給延安伯後,便積勞成疾,一病不起了。
西邊的戰報傳來,驍勇侯大勝趙宥的先鋒營,並將趙宥大軍擋在了娘子關外。
所有人長舒一口氣,病榻之上的趙極精神也好多了,只是雙手還是抖個不停,說話也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