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來自21世紀的教材(第1/2 頁)
頭腦中思考著這些東西,方然慢慢向著自己所在的丁班走去。
還在房外他就聽到了郎朗的讀書聲。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走進班內,孩子們正在朗誦《論語》。
孔聖人的言論流傳千古,給了一代又一代人為人處事的原則和道理,哪怕到了現世有些也一樣實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是無論多久都亙古不變的道理。
《論語》在古代更是無數學子的啟蒙讀物,也讓讀書人養成了開口一個子曰的習慣。
但啟蒙讀物為《論語》也有缺陷,啟蒙的孩童又如何能夠懂得《論語》中的大道理,不過是填鴨般的吞下肚而已。
用囫圇吞棗來形容毫不為過,只是將《論語》背的滾瓜爛熟,死板的用用,在方然看來還不如不學。
現世的開放式教育,讓他對唐朝的教學十分不滿,尤其孔夫子還曾說過因材施教,不管什麼學生就用同樣的教學方法一以貫之,真的好嗎?
翻了翻現在學生們需要學習的書,除了《論語》,還有《大學》、《中庸》和《孟子》。
小小年紀就要學習四書,相信過不了多久五經也會提日程。
方然見此順勢叫停還在讀書的,在門邊坐著的一位學生。
“小風,《論語》可熟?”
“先生,《論語》我……我能背一些。”
小風說話有些吭吭巴巴,顯然對自己沒甚信心。
他看先生一直不說話,還以為是要考較功課,當即就開始背《論語》給方然聽。
方然見此,只能無奈的笑笑。
學生的心思他能不懂?
小孩子都想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然後獲得老師的讚揚和獎賞,就能開心一整天,他小時候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並沒阻止,耐心的聽著佟風背誦。
《論語》有十二章,佟風努力揹著,背多了有的地方就有點亂,但他也會重新再背那一句,一直不斷。
方然很想讓對方停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也都瞭解這些孩子的性格了,這是他班級中最為努力的一個孩子,幹什麼都有股倔勁,讓他有些心疼。
但他沒有開口,因為孩子沒有停的意思,那他就不能強制性打斷對方。
既然佟風想要證明自己,那就讓他看看這個孩子能將《論語》熟到什麼程度。
終於,佟風停下了背書,摸了摸額頭的汗滴。
方然見狀從桌拿起一杯涼茶遞了過去,背這麼多書肯定早就口乾舌燥。
佟風接過茶,匆忙謝過之後就是大口的吞嚥聲,不少孩子都聽到這動靜都笑了出來。
方然也有些無奈,整個教習室都洋溢著一種歡快的氣氛。
在丁班的這些孩子們心裡,新來的方先生是他們最喜歡的先生。
課從不講天書,或是像其他先生一樣繞的他們頭暈眼花,反而會用一些故事講清蘊含的道理,讓他們自己有所領悟。
隨後,方然又給佟風遞一杯茶,小孩面色紅紅,不好意思的接過,口裡說道:“謝謝老師。”
他摸孩子的頭,並沒說什麼,其實方然他很喜歡面前這個小男孩,有著同齡人沒有的倔強與固執,有著聰慧的頭腦。
他知道佟風能夠對《論語》這麼熟悉絕對不是完全靠著他的聰慧。
沒人知道,在旁人玩耍之時他在拿著書閱讀,固然童心玩性大,但想到自己將來要做官為天下百姓謀福利他就甘心坐在書房讀書,付出比常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努力。
以前的夫子總是那樣死板,所以佟風非常喜歡方然的教學方法,他感覺自己真正學到了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