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他就是方然!(第1/2 頁)
王臨海還沒來得及介紹,不少大人物就都來了,都是朝堂頂樑柱一般的存在,如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更是最後在眾人的眾星拱月中到來。
這些高位官員會聚集在一地方,除了幾位重臣外,還有文官四品以以及翰林院學士、尚寶司、六科部給事中、武官公侯伯都督以及附馬、儀賓、執金吾指揮等兩千石以的官員,另外還有翰林院的編修們陪著。
一些品階不夠但是很有文才的大臣的大臣也赫然在列,眾人高聲談笑,縱情行樂。偶爾還有人吟詩作詞,贏得旁人的喝彩和鼓掌。
等到所有大臣齊聚於此時,李世民也終於在內侍的前呼後擁之下出現了。
眾人當即跪下行禮,同時大呼:“參見陛下。”
李世民擺擺手回道:“眾卿平身。”
之後賞雪文會才算正式開始。
方然來到大唐,還是第一次見到李世民,不免有些好奇,不過由於兩者地位懸殊,皇帝又在執金衛的保護,和文臣的簇擁中,他其實什麼都看不到,只能在角落裡老老實實的待著。
賞雪文會的步驟也如同往日的詩會那般,文學才子賦詩朗誦,畫家高手潑墨揮毫,一旦有詩人寫出佳作,立馬就能夠被周圍的人知曉傳閱。
但熟悉詩會的人都知道,剛開始出現的詩歌傳閱,只不過是開胃小菜,真正被人熟知而欽佩的詩作,大都是在詩會的最後,那才是見真章的時刻。
大唐的詩會也並不只是一味的作詩詞或辯論,還有一些娛樂活動,比如按照順序輪流飲酒投壺等遊戲,並不像現代人想象的一般無趣。
在這文會,眾多大佬級別的人物其實是不參與作詩的,他們是充當一個評判的作用,最多是進行一些辯論,大儒們也是交談各自的看法。
所以參與作詩的往往都是些成名的青年才俊,或是世家、勳貴子弟,亦或是剛剛透過科舉入仕的清貴翰林們。
王臨海在文會開始後,正準備向眾人介紹方然的身份。
結果剛一開口,就有個聲音冒出:“這位仁兄便是大名鼎鼎的方先生吧,在下見識淺薄,現在才認出方兄,真是失敬。”
方然聽到這話,眉頭一挑,看向了聲音傳出的方向,發現有兩人站在那裡,一人大概四五十歲,眉峰緊皺,看去便十分不好相與。
另外一人二十出頭,長相平平,但眼神中卻始終帶著股不懷好意。
這一碰面,方然對二人就沒什麼好感,並且隱隱約約覺得有些熟悉。
他們姿態雖然擺的很禮貌,但眼睛是騙不了人的,方然也相信自己的直覺。
此時王珏也已悄悄的走到方然身邊,在他一旁默默道:“此二人便是陳家家主,以及之前在安城和你作對的陳達。”
方然瞬間恍然大悟,頓時明白了陳達的意圖。
身後有人疑惑,輕聲問道:“陳少爺,請恕龐某見識短淺,不知你口中所說的這位仁兄,是何許人也?”
坐在旁邊的幾人,一天同時投來疑惑的目光,能被陳少爺如此盛誇,想來決不是尋常人士,如此才華之人,想必在長安城頗有聲名,不知到底是誰?
陳達解釋笑道:“他便是方然、方允中了。”
眾人一陣大譁,看著方然的眼神頓時變了,那些聽到動靜、以房玄齡、杜如晦為首的各位大臣也有志一同的停止交談,饒有興趣的看向了方然。
一時之間,方然頓時成為了全程焦點。
就連李世民在聽到內侍耳語的內容後,也不禁坐直了幾分,不時的向那邊的方向瞟幾眼。
這個結果也是正常的,誰讓方然的成名太過突然,還沒等眾人適應,他就又做出了一番大功勞,現在朝堂之還討論他的封賞呢。
陳達看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