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5 頁)
式來回復,永久儲存(發簡訊人的位置和號碼尾數)。這也是一種互動,而且,感覺回覆得是真誠、幽默、公正,針對性極強。讓你看了有猶如網路對話的那種沒大沒小的快樂效果。
第一次在書中的幾篇文章中,故意使用了錯別字。讓觀眾挑出來,也算是小學習吧。
總之,這本書應該像《第一時間》這個電視欄目,有點另類,另類得好不好,由讀者去說吧,由網友去“拍”吧,讓各種媒體“有話要說”吧。
感謝本書出版社和CCTV2《第一時間》欄目組的全體人員。
感謝《新浪網》的大力支援
本書作者:快樂先生(新浪UC網友)
一個不是“東西”的東西,卻成了一個好看的“東西”
轉眼之間,五年多了。就在那一天的早晨,就在人們都在做著早晨事務的時候,或者還是在剛剛睡醒的時候,在他們不經意間開啟電視的時候,在他們習慣性地搜尋著早間的電視節目的時候,他們驚奇地發現,在中央電視臺(以下簡稱“央視”)的第二套節目裡,也就是在《經濟頻道》中,看到了幾個新的面孔,看到了一個不是新聞的“新聞欄目”。有點新鮮,有點另類,有點不像過去的新聞,甚至一開始就被有些人士說它根本就不算是新聞。算不算,不論也罷,我們就說它不是新聞吧,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百姓們卻樂於把它當成新聞節目來看。
這裡之所以不說“觀眾”而說“百姓們”,那是因為喜歡看這個節目的人們,完全不是以文化、地域,甚至不是用檔次和地位來劃分的。百姓,是中國人最普通、最大眾化的稱呼。
事情往往很奇怪,有的時候,你用盡心思做了一個讓別人來看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做好後,別人卻不把你這個“東西”當成你要做的那個“東西”來看。而當你有意地去做一個不是這個“東西”的“東西”時,別人卻還真的把你這個不是“東西”的“東西”當成他們非常想要看的“東西”來看……
有點兒饒舌頭?是吧?
實在是不好意思,筆者是想說明這個“做東西”的道理。也許,看完本書,你也就會領悟到這個有關“做東西”的道理了。
甜鹹苦辣酸,人多胃雜。
廚師的最大願望,是人們把他所做的菜吃得精光。
電視人往往也是這種心理,但實現起來,卻很難。因為做電視不可能像廚師那樣,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被吃光的菜和正在被吃光的菜以及大家都在希望能吃到這些讓人吃光的菜,有;但是,被扔下不看的電視欄目,卻很多。
一個電視欄目的產生與消失,由誰來決定,領導?也許是吧,在一個成功的電視欄目背後,除了製片人之外,往往還會有一個“好領導”,在一個失敗的電視欄目背後,除了製片人之外,也會有一個“好領導”。難啊,無論是大領導還是小領導,眼睛盯著收視率,聽著觀眾的反應,服從著上級的指示,沒有一天不擔心自己的電視欄目,沒有一天不過問自己的電視欄目,那可真是一個字、一個音、一幀畫面一顆心啊。
領導在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之後,決定一切,這是我們工作的一個模式。所以,有的時候,領導的關鍵作用往往會決定一個事情的成敗,就電視欄目來說,那就關係到它的一個生存狀態。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令人深思的事情。
某個城市電視臺創造了全國第一個娛樂性的電視欄目,一時間觀眾收看熱情高漲,欄目娛樂性極強,被大家所關注,雖然那個時候沒有衛星轉播,覆蓋面積沒那麼廣,但也夠中心的了。但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電視欄目漸漸地從觀眾的電視螢幕上消失了。
事情過去了N多年以後(N:網路用語,意思是很多,N多年即很多年),這個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