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5 頁)
會發現前面的虛空和自己的心完全是一回事。
此處所說的“一回事”,是指從空性的角度來說是一回事。所謂的“空”,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其實,任何人也無法指認出什麼是虛空或者天空,只是把沒有任何東西稱為虛空或天空而已。天空的藍色,也只是地球對陽光反射的一種現象,其本身並不存在什麼東西。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它本身並不存在任何實有的本質,所謂的“心”,只是我們的一種分別而已。
在進入上述境界的當下,我們心裡雖然不存在什麼空性不空性的念頭,但卻能非常清楚地知道這是空性,對空性有一種非常清楚的感受。
就像上面我所說的一樣,有些人在感受到這種空性以後,會有哭泣或大笑的反應,這都是很正常的。當然,這與修煉某些外道法門時的哭泣或者大笑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
在深深地體會到空性的時候,所有的煩惱、執著都煙消雲散,然而,因為我們的修行不到位,所以只是在那一瞬間沒有煩惱執著而已,頃刻之後,一切都會恢復原狀。但是,如果能長年累月地堅持下去,處於這種狀態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最後就能徹底地斷除煩惱。
因為現在是講實修,所以不說很多話,否則大家就會搞糊塗,最後也抓不住要領了。
實際上,修空性不需要太多的語言,證悟空性的境界也沒有什麼可說的。比如說,禪宗從來就主張不立文字,不喜歡說什麼。為什麼禪師們不喜歡說呢?因為他們認為這裡面沒有什麼東西可講,沒有什麼是我們的語言所能傳遞的東西。說是空不行,說是不空也不對。為什麼空與不空都不行呢?因為這些都是凡夫的概念,而空性卻超出了凡夫的語言和思維的境界。
雖然語言不能表達這種境界,但它卻不是像睡著了或暈倒了一樣毫無感覺,此時此刻,我們會有一種深切的感受——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切都是空性,就像現在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這堵牆是白色的,而不需要透過思維來抉擇出“這堵牆應該是白色的”等等一樣,這不是用肉眼來感覺的,而是由心來體會的,是發自內心的真切感受。
以上所述,就是中觀應成派的修法。
這些都是實際修行的方法,除了這些以外,我既沒有看到其他的中觀修法,上師們也沒有講過什麼其他的中觀方法。這個修法雖然是中觀的修法,但已經算得上是密宗的部分修法了,很多高層次的修法也就是這樣修的。用人類語言所能描述的,恐怕也只能達到這個程度。再高的境界,就只能自己去體會。只要你們對中觀的見解沒有什麼不好的看法,能夠接受這個修法,我就可以講出來,沒有什麼需要保密的,當然,其他的密宗修法卻又另當別論。無論如何,雖然顯密的修法與過程各不相同,但最後證悟的境界卻幾乎是一樣的。
如果你們能證悟這一點,我想大圓滿可能也只有一肘的距離了。法王如意寶以前經常引用他的一位上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真正證悟了中觀的空性,離大圓滿就已經很接近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定會證悟大圓滿。
令人失望的是,我們往往都不重視這些,以為在此之上還有更好的東西,從而放棄了基礎的修法。其實,如果真正能修好出離心、菩提心,最後再修空性,並證悟到這種境界的話,在此之上還有什麼呢?除了令這個境界更清楚一點之外,其他沒有什麼了。如果輕易地捨棄出離心、菩提心這些基礎修法,哪怕大圓滿的名字再好聽,也是無濟於事的。
這些都很重要,以後我們不需要去問別人自己證悟沒有,只需自己去看。我們以前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有的話,這就是初步的證悟。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的人只是對空性有一點點了解,我們就不能說他是證悟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承認他證悟了,也許他就會生起傲慢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