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孔子一生七十三個春秋,經常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也想封侯拜相,將自己的思想主張付諸實施,卻四處碰壁,有時還會受到圍攻,甚至有一次差點餓死,形同&ldo;喪家之犬&rdo;,在孤獨落寞中完結了一生。以前以為是各諸侯王有眼無珠,其實不然,是孔子的思想在亂世裡行不通。
周瑜大腦激盪,又想起了羅薇的悲慘遭遇。
州學裡的學生為何減少,為何羅成的私學無人問津,原因就是時局動盪,儒學正在失去他的社會約束力,誰還會學它。亂世之中,哪一門學問最有用武之地?
當然是兵家之學了。
對了,要想在亂世之中雄起,只有棄筆從戎。
&ldo;啊‐‐‐&rdo;周瑜為了這個發現,仰望天空,禁不住大叫一聲,把魯肅嚇了一跳。
先於我畢業的學長們,也都不得志。我只有棄儒學,習兵法,才可能在亂世中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否則,學長們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羅成的遭遇,豈不就是我的一面鏡子。
棄儒學,習兵法,非要離開淮江書院。
周瑜被這個念頭嚇了一跳。
這麼做,夫子和父母絕不會答應,我非要離開,一定會背上叛逆的惡名,那會怎麼樣呢?被逐出師門和家門,師徒成仇,父子反目,身敗名裂,多年的功名毀於一旦。
如果不離開淮江書院呢?
那後果豈不更可怕,一生最寶貴的光陰消耗在無用之學上,人生苦短,歲月無情,這是萬萬不行的。有的學識是力量,有的則是束縛。我在淮江書院的日子越久,思想觀念被儒學捆綁得越緊,就越不能適應亂世。也就是說,在淮江書院多待一天,受的&ldo;毒害&rdo;就深一分,未來的希望就少一分,這豈不是慢性自殺。
他一會兒這樣想,一會兒又那樣想,接連幾天都心不在焉,和魯肅的話都說得少了。
到了譙縣,周瑜猛地想起一個人‐‐‐曹操。
十多年前,曹操由喬玄推薦,想入讀淮江書院,被顏衡拒絕了,此事傳得很廣。以前,周瑜覺得曹操沒能入讀淮江書院,是個&ldo;不入流&rdo;的人物,如今卻不這樣看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
曹氏是譙縣的大姓,曹操的故事在譙縣流傳極廣。
他二十歲時,被推舉為孝廉,作了郎官,出任洛陽北都尉。在任期間,將五色棒掛於尉門四門左右,遇到犯禁之人,不管是誰一概棒殺。靈帝最寵信的小黃門蹇碩的叔叔夜行,被曹操逮住,隨即棒殺,京城震動,無人再敢觸犯。皇帝的近臣們都恨之入骨。
曹操被有識之士推薦為頓丘縣令,後來又被召回任議郎。在此期間,曹操大膽上書,指出目前奸佞當道,良臣受擠,亟須改革,可惜不被靈帝採納。
黃巾軍起事,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徵討穎川的黃巾軍,大獲全勝,升任濟南國相。濟南國轄有十幾個縣,縣中長官大多依附權貴外戚,貪汙受賄,名聲狼藉,於是曹操上奏朝廷,罷免了許多人,禁閉濫設的寺院,犯法作亂的人逃跑他鄉,郡內秩序井然。
周瑜聽了這些故事,對曹操更是刮目相看,心嚮往之。
在譙縣,曹操是百姓心中的英雄,是英雄中的豪傑,他振臂一呼,就有萬餘人響應。就連以勇武著稱的陽平衛國人樂進、山陽鉅鹿人李典都來投奔曹操,還有曹家的族人曹仁和曹洪,夏侯家的夏侯 忄享和夏侯淵等威震一方的人物,都甘願臣服於曹操。
周瑜和魯肅到譙縣時,正趕上曹操也在。朝廷任命曹操為東郡太守,不知為何,他卻不去任職,而是回到家鄉,在城外建築房屋,春夏研讀史書經籍,秋冬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