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5 頁)
呂瀑,道號崇陽子,乃是庇護惡徒的觀主,你口中那無所作為的仙家。”
觀門外,王尚書急急忙忙跑來,那神色之中滿是焦急,此時見到白龍道人,頓時跳腳:“前輩,您怎麼搞這些幻術?!我還以為三殿下丟了!”
“大魏祭天,這等嚴肅場合,您怎麼還為難老臣呢!”
呂瀑笑起來:“你們這三殿下不錯,心有正氣,是非分明,是個好官,但不會是個好皇帝。”
王尚書臉色僵硬:“三殿下素來如此,看來是之前那番說辭戳到您的軟肋了?”
呂瀑搖頭:“我豈是那種人?王尚書,你這脾氣也不知道改改,哪一天我一生氣,給你變成個青蛙丟進池塘,讓你也享受享受蓮花荷葉的美景。”
王尚書哼哼:“那就請便,老臣絕不反抗。”
見一人一仙鬥嘴,孟荀這才反應過來,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之前所有人都是白龍道人施的幻術,連同一直跟著自己的王尚書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掉包了。而那童子之前去了又回,原來也早已換了個身份,成了白龍變化。
呂瀑轉身,對孟荀道:“方才那幻境中,你看我白龍化作的童子時,心有惻隱;看那殺人如麻,恬不知恥的老人時,明悟羞惡;看那懦弱膽小的香客時,知曉是非。”
“天道至公,這三者都是我親自遇見過的,那童子行善多年,現在成了一方仙門掌教,年年皆要下山祭祀父母,百姓皆尊其名,因其有仁;那老頭殺人如麻,恬不知恥,早已被猛虎分食,那屍骨都寒了十年,因其無義;那香客懦弱,不願多惹閒事,是非不分,而他現在也已經落魄,終日以乞討為生,因其不智。”
“一飲一啄,終有天定。”
呂瀑意味深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何為得道?於凡人來說,便該是仁、義、禮、智、信五者俱全,得此五者,於凡人來說,便是得道聖賢。”
他這番提點讓孟荀若有所思,呂瀑看著孟荀,心道這孩子沒有帝王氣運,但卻有聖人之像,若是開悟,必又為一方大聖大賢。
第三十五章 太華山,七仙下凡,奉天道,魔人攔路
孟荀被白龍道人提點,明悟人性之說,即人有五德,五德齊全即為賢,五德去一是為王,五德去二是為人,五德去三即為惡,五德去四即為邪,五德俱失乃大奸大惡之輩。
呂瀑施法,將王尚書與孟荀提入雲頭,連帶兩隻馬交也踏上天穹,一仙二人兩靈獸乘風駕雲,徑自朝魏國都城而去,不消盞茶時間便已經回到洛梁城。
此方暫且放下,再說孟姜出城百里相迎七仙,一萬精兵披堅執銳,八百祭祀禮官神態恬靜,有陣陣神樂響起,笛蕭齊鳴,編鐘震響。
此時遠方天上有一朵白雲飄來,七個頭顱從上顯化,卻正是李闢塵一行七人。
新弟子參與祭天,除去來時各脈長輩已經交代的諸多事宜,這下凡之後,外觀觀主會教導諸弟子如何做,怎麼做。這也是他的職責之一。
“前方有一萬兵馬,看樣子應該就是祭祀隊伍了?”
周忌探頭朝下望去,見到那番陣仗,不由地暗暗咋舌。心道這不過是個接引,排場居然就如此的大,那八百祭祀禮官俱都有三分修行在身,只不過煉的是祭祀之道,為神道旁系,與他們仙道無關。
姜壺指著下方對諸人開口:“諸位師兄弟們都且記著,那祭祀隊伍中,位居中央的便是祭天三器的胚胎,須得等祭祀當日,由闢塵師弟親啟鐵匣,這樣才能引動最精純的龍精之氣,這之前不可沾染半分紅塵氣。”
“三器胚胎最是重要,前代的祭天三器便是要靠著這三塊原料重鑄,此三器胚胎乃是取玄黃龍脈中,龍首凝結之龍涎所煉,其中蘊含王道龍氣。此三器關乎一朝命脈,諸位師兄弟萬萬馬虎不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