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不曾。」
江州處地偏南,離西北很遠,也並非交通要塞,少有戎人,沈家更是與戎人毫無往來。
衛博然把手上的一沓紙交給沈明安,「當年案子經手的人都在這兒了,我把他們升遷調動的記錄也都找了出來,你先瞧瞧。」
案子發生在江州,所經手的無一例外都是當時在江州任職的官員。
沈明安仔細翻看了一下,在不顯眼的角落裡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他心中一震,看向衛博然,「當年審案時的縣丞是吳季同?」
衛博然覺得這名字耳熟,但一時之間想不起來在哪裡曾聽過這個名字,有些困惑地看向他。
沈明安聲音艱澀地說:「前幾年,他任通州知州,因為官商勾結被參,案子是在大理寺審的,去年我和陸辭珩去益州監察時,發現他是益州的知州,當時我們也是借住在他府中。」
沈明安一提,衛博然就反應過來了,「這個人我還有印象,我當時就懷疑他的官是買的,但是沒有證據,只好作罷,我記得當時先皇把他貶到通州了吧,這才短短几年,他居然又爬到益州知州了。」
「當年的知縣在這個案子審理的中途就告老還鄉了,案子結束後,吳季同就升了知縣。」沈明安仔細看完,深吸了一口氣,但仍止不住手上發顫,「也就是說,很可能這個案子完全是由吳季同全權負責審理的。」
縣丞的官職僅次於知縣,知縣審案時一般都由縣丞在一旁協助,知縣在中途告老還鄉,官府一時找不到人替代,讓縣丞代為審理,是合情合理且極有可能的。
雖然衛博然看不上吳季同的為人,但對沈明安的反應也有些不明所以,「這人是有什麼問題嗎?」
沈明安精神緊繃著,完全不知道要怎麼開口。
單從這個案子上來說,沈家當年的案子是由吳季同來審理,並不能說明什麼,但是之前在益州,吳季同就曾說過王興言是他的摯友,甚至王興言還一直寄住在吳季同府中,連那塊玉佩都被王興言贈給他。
而他父母和戎人並沒有交集,但王興言是生意人,難免會和戎人打交道,何況沈明安幼時在王興言府中的時候,也常聽下人說起過,他與戎人一直有生意上的往來,但當時的沈明安根本沒有在意。
沈明安覺得遍體生寒,他心裡隱隱有個猜測,控制不住地想,或許王興言和吳季同早在吳季同任江州縣丞的時候就已經相識了。
衛博然見沈明安心神不定的樣子,剛想再問,就聽到有個小廝在案卷閣門口扣了扣門,恭敬地催促他道:「衛大人,時辰差不多了。」
「好。」衛博然理了理身上發皺的官服,對沈明安說:「今天大理寺有個案子要審,時辰差不多了,我現下得過去了。」
沈明安攥著手中的紙,頗有些神思不屬,「嗯,我自己再看看,今日麻煩你了。」
「幾年前吳季同的案卷卷宗在靠門口的那個架子上,找找應該能找到。」衛博然臨走前像是還想對沈明安說些什麼,猶豫片刻後卻沒出聲,抬腳往外走了。
找卷宗花了太多時間,現在已經過了午時,外面的雨雪漸漸大了起來,卷宗閣的門半掩著,風卷著濕氣從外面往裡吹,沈明安手腳發冷,有些不適。
他走到門旁的木架邊上,視線從一排排木架上掃過去,在最頂上那層看到了幾年前審理吳季同案子的卷宗,他抬手去拿,還沒觸到,腹中的孩子就蹬了他幾腳,動得很是頻繁,沈明安手伸到一半,忽地抓在木架的隔板上,手背上青筋突起,額頭抵在小臂上,疼得不住喘息。
他把手掌放在腹上安撫,「別動,聽話些。」
像是能聽懂沈明安的話似的,幾息之後,腹中的孩子真的漸漸安分了下來,沒再亂動了。
沈明安緩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