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5 頁)
內,除了一個分守把總麾下的兩百士兵外,只剩下早已經不堪使用的衛所軍戶。
劉宣領兵前來,嚇壞了延川縣令沈振。沈振山東人士,家中也是名門望族,三代之內,每代都有人高中進士,遠不是無根無底、沒有依靠的延長縣令張雲柯相比。
沈家三代之內,結交的同鄉、同年、師生等盤根錯節的關係,已經能量不小,訊息也一向非常靈通。‘
劉宣在延長縣的表現,沈振早已經知道。現在聽說劉禿子率兵打來,沈振慌不擇路的丟下妻兒子女,帶上僕人家丁、騎上戰馬向榆林城逃去。
沈振逃走之際,還耍了一個滑頭,說自己是去榆林城搬救兵,讓延川縣丞王瓊主持大局,等自己搬回了救兵,就來解延川之圍。
在王瓊的譏諷謾罵之下,沈振臉不紅氣不喘的將延川這個爛攤子扔給了王瓊,自己卻拋棄妻子逃出了城外。
劉宣在延長縣的表現,大大的刺激了陝北計程車紳。在陝北文人的筆下,劉宣已經是兇性難改,動輒屠城的魔王惡棍。
如今劉宣到了延川縣,城內計程車紳自然會拼死抵抗。他們蠱惑普通的百姓,大肆詆譭誣陷劉宣的義軍。
這些文人士紳,還紛紛出糧出響,簡拔勇士充作家丁,準備與劉宣對抗到底。
劉宣剛剛趕到延川縣,儘管將縣中的情況已經探清楚不少,知道延川境內現在沒有任何大軍。但是劉宣卻沒有輕敵大意,還是按照規矩,深紮營壘,牢固軍寨。
畢竟歷史上的闖王高迎祥,就是因為疏忽大意,沒有建好營寨就隨便休息。結果遇上了盧象升的夜襲,導致全軍大敗,損傷慘重。
劉宣帶領前鋒部隊安營紮寨,建造攻城器械,後面行軍的李旭中營,後備營,騎兵營也已經慢慢趕到,隨著他們一起行動的,還有劉宣麾下的老弱後勤。
帶上老弱後勤打仗,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有了家小牽掛,能夠更好的控制麾下計程車卒,讓他們遵守軍紀。而缺點卻更加麻煩,不僅行軍速度不能快,還要以精銳兵力保護這些老弱後勤。
如果這些老弱婦孺有絲毫閃失,只怕劉宣的大軍馬上就要軍心不穩,士卒也會炸營而逃、尋找親人。
所以攜帶老弱,其實也是一個利弊各半的事情,關於這一點,無論是李旭中,還是張虎成,都與劉宣有過深入的探討。
劉宣之所以決定攜帶老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士卒,維護軍紀。
在他看來,一支軍隊最重要的就是嚴明軍紀,軍紀也是一支軍隊的靈魂。在明末名將戚繼光的兵書《練兵實記》中,就有專門的一卷練膽氣,就是講怎樣才能做到嚴肅軍紀、嚴明號令。
軍紀這個東西,破壞容易建設難。哪怕再老實良善計程車卒,只要屠過幾座城,也會慢慢變成嗜血的人渣。如果一支軍隊大部分都由這種人渣敗類組成,就沒什麼軍紀可言了。
而沒有軍紀的軍隊,常常就沒有紀律。這種軍隊,如果遇上順風仗,還能靠著彪悍之氣一擁而上,如果遇上艱難困苦的苦戰惡戰,只怕馬上就會四處逃散了。
所以為了這支軍隊的前途,為了現在的戰鬥力,劉宣都要將這些老弱婦孺保護好。哪怕犧牲了行軍的速度,浪費了一大部分精兵。
短短一百六十里路,劉宣麾下的大軍整整走了六天,每天行軍大約二十五里。這一路上,因為劉宣這支軍隊的基層組織較為有力,除了六七個年老體弱之輩死於路上之外,無論是人員馬匹都沒有大的損耗。
等所有的軍隊進入營寨,劉宣放出探馬哨兵,開始探查清澗縣與延安城的訊息,並且派出炮兵,選擇構築炮兵陣地。
就在劉宣做好攻城準備之時,縣城中的王瓊也動員城中士紳,準備堅守城池。他們準備了大量的滾石檑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