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二是資料豐富的程度及運用資料的水平。中國近代史的資秤是豐富的,並且還以很快的速度增加,關於洋務運動的史科亦是如此。除已刊者還有大量未刊的。由於史料不斷增加,過去未認識的或認識不正確的,有了新的史科改變或提高了看法。當然這不是說史科已經很夠了,事實上還有不少薄弱點,有待挖掘。據我看,在今天主要是運用資料水平不夠理想。
三是社會實踐的狀況。有同志說歷史是研究過去,要把社會實踐作為史學發展的一項條件,這是為什麼?關於社會實踐我是看得很重要的。歷史學必須為現實服務,歷史學不為現實服務就泛有存在價值。歷史上的事實是很廣泛很複雜的。人們對歷史的認識離不開他對今天社會的認識和實踐。史學實際上可以說今人與古人在通訊息或是對話。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和豐富,許多歷史上發生的事將被後人逐步認識,或是改變和提高認識;歷史學的發展,反過來更好地為現實服務。這旦要說清一點,即為現實服務必須同影射史學區別開來。馬克思主義史學,從歷史本身出發,闡明規律,以為後人借鑑;影射史學則是不顧歷史本身的事實和科學性,生搬硬套地達到影射某一現實的目的。前者與後者有著本質的差別。
以上三個歷史學發展的條件,時整個歷史學說是如此,時某一個學者說也是如此。只要我不斷學習馬列主義、閱讀資料並提高運用資料的水平,以及不斷地社會實踐,我相信我的洋務運動史的觀點,還是會發展的,它將更加完善。
八、洋務運動史研究的展望
建國以來,洋務運動史經歷了兩次較大的討論。第一次是在60年代前三年,第二次是1979年以後的幾年。第一次的討論,是以近代軍用工業有沒有資本主義性質這一同題揭開序幕,之後,引伸到洋務企業的資本主義性質,洋務運動代表不代表中國社會發展方向?洋務派與頑固派論爭,是一丘之貉還是帶有進步與守舊的性質?等等問題。但因&ldo;左&rdo;的政治影響,討論剛揭幕,很快變成批判而結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第二次大討論,沒有遇到上一次的厄運,學者們力求實事求是地進行探索研究,不僅涉及的問題廣,討論也較為深入。對洋務運動是否可以與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並列為進步的運動、洋務企業的資本主義性質是官僚買辦還是民族資本或兩者兼而有之?到洋務運動與太平天國、戊戌維新,洋務派與地主階級改革派、資產階級改良派等多方面的關係,乃至清政府的妥協外交包括不包括在洋務運動之中等問題,都進行了廣泛的探討,並具體到了某一企業、某一人物的研究,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電報局、紡織廠、鐵路等企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丁日昌、盛宣懷、鄭觀應、唐廷樞、徐潤、馬建忠、王韜等許多洋務人物及其屬員等。發表論文而外,還有傳記、專史等學術著作和專集等資料書出版。此外還在長春、上海和蘭州召開三次學術討論會。洋務運動史的研究出現了空前的繁榮。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然而,我認為,洋務運動史的研究相對於太平天國、辛亥革命說,只是起步不久的千里之行。為了較為深入廣泛地研究洋務運動各方面的課題,我曾設想由學術界共同努力,編輯曾、左、李、丁日昌、盛宣懷、薛福成、馬建忠、鄭觀應等十多個人的集子,其中如曾、李、左、盛宣懷編全集;寫奕■、文祥、桂良、奕■、曾、左、李、丁、左、鄭和張之洞、劉坤一、劉銘傳、曾紀澤、薛福成、馬建忠、經元善、謝家福、徐潤、唐廷樞、鄭藻如、沈毓桂乃至光緒帝、慈禧太后等20餘人的學術性的傳記,每本傳記約寫15至30萬字左右;寫200至300人(包括一些幫辦洋務的外國人)的5000到10000字左右的洋務人物傳;寫江南製造局、馬尾船政局、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