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冥王的絕世寵妃 > 第二十九章 跟隨喬峰到杭州(七)

第二十九章 跟隨喬峰到杭州(七)(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老曹給的太多了,只能幫他打天下我在西遊,靠美食殺穿江花玉面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餓殍:仙尊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龍珠:我被布歐吃出混沌體三世情愛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九千歲:從伺候娘娘開始權傾朝野!斬神別人覺醒禁墟,你習武之人?夫君,你是監國,不是暴徒啊穿越大宋,女俠全是我的!夢幻旅遊者待君琢玉聊齋志異蘊哲思歡樂宋斬神:開局就獲得兩個,無上神墟大秦:開局得到瑤池蟠桃快穿之屌絲逆襲系統

次日辰時許,三人起床跟客棧老闆結完賬,騎馬向建鄴城方向賓士而去。

未時到達建鄴城,三人找了家客棧住下了。

第二天三人騎馬,開始遊覽建鄴城,首先他們來到了清涼山。

清涼山大門為牌坊式三拱門,中門“清涼山”三字為掃葉樓主龔賢所書。清涼山,名勝古蹟隨處可尋,有“駐馬坡”、“南唐古井”、“清涼寺”、“崇正書院”及“掃葉樓”等。其“德慶堂”的匾額為後主李煜親筆所提。每到夏天李後主常留宿於此。寺內舊藏董羽畫龍,李後主八分書和李霄遠的草書,合稱該寺“三絕”。寺內有井,名“保大泉”。

相傳寺僧因此井水,雖老鬚髮不白,故又名“還陽井”。清涼山後坡,為諸葛武侯駐馬坡。相傳諸葛亮為聯吳抗曹,曾親赴京口與孫權會談,途經秣陵時,曾作短暫逗留,騎馬觀察了秣陵的山川形勢,並留下“鍾阜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的名言。

清涼山西部有一段石壁,長兩丈,寬二丈,面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因石質以礫岩為主,呈赤色,中間夾有紫色和黑色的岩石,苦似一張面目猙獰的“鬼臉”,因此成為鬼臉城。據說以前這塊岩石猶似刀削一般,光滑似鏡。有一次,清涼山的一個山怪出來坑害百姓,正好被一個專為人間除妖的仙人發現,遂緊追不捨。山妖逃至此地,無處藏身,就隱身峭壁,仙人用照妖鏡將它照住,鬼臉才露了出來,光滑的山壁於是就變成了今天這樣。為了防止山怪逸出,仙人又置鏡於崖前,後來變成一個池塘。

駐馬坡

駐馬坡是清涼山最早的遺址,關於“虎踞龍盤”最早的說法最早來自於諸葛亮。當年,曹操率領的千里船隊把賣草鞋出身的劉備逼的走投無路,多虧諸葛亮及時出使江東,遊說孫權,才使兵力稍遜的孫、劉得以結成聯盟,並勝拒曹操,演義了精彩絕倫的赤壁之戰。史料記載:諸葛亮有一次經過秣陵(今建鄴),曾經騎馬仔細的考察了當時南京的地形,他看到了以鐘山(紫金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樣蜿蜒盤附於東南,以石頭山(清涼山)為終點的諸山,又像猛虎似的雄踞在長江之濱,這樣的天然風光氣質使他不禁感嘆到“鐘山龍盤,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於是回去力諫孫權,孫權遷都於此,在金陵邑的基礎修建了“石頭城”,清涼山因此稱之為“石頭山”。史料記載;駐馬坡在清涼山東大門內,此處以立著名書畫大師劉海粟所寫的“駐馬坡”刻石。

清涼寺

清涼寺又稱石頭清涼大道場、清涼陟寺,位於南京城區西部清涼山,法眼宗祖庭,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該寺前身為五代十國楊吳順義三年徐溫始建的興教寺。南唐李後主常來此打坐唸佛,故又稱“避暑宮”。南唐聖元元年,李璟在此避暑納涼,改寺名為“石頭清涼大道場”,後主李煜親題“德慶堂”。文益長居此寺,並建法眼宗。太平興國五年重建。

清涼寺現僅存五開間平房一座,紅牆黑瓦,四周植桂花與翠竹,門書“古清涼寺”四字。房前圍牆圓門書“清涼別苑”,房後有六角亭一座,亭內一口古井,稱還陽泉。

崇正書院

崇正書院在清涼寺東側山坡。整個建築依山勢而宜,綠樹掩映,古雅清靜,院內假山、水池、涼亭、徊廊相連,以及隨宜點綴的花草、竹絲,具有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書院共三進,前兩進兩側有遊廊相連。第三進稱“清涼勝境”,築於高處,正殿是一座高兩丈、寬五丈許、深六丈許的重簷翹角古建築,殿前有水池與石刻的流水龍頭,西側是二層的“江天一線閣”,東側有假山、水池、六角亭。現崇正書院闢為石館。館東邊有駐馬坡、翠薇園等景點。

然後又來到烏龍潭。

烏龍潭素有建鄴城小西湖之美譽,以山光水色取勝,清幽典雅。

目錄
四合院:逃荒去四九城當女婿手撕男主後,擺爛被西北軍痞盯上
返回頂部